於2016-12-15發佈


使徒事奉的定義──摘自《天國尊榮文化》第二章 天堂的漏斗
講者:丹尼‧席克 Danny Silk
翻譯:劉如菁
轉載自 Asia for JESUS 2014-09-29

第一是使徒

這幾年你可能漸漸聽到「使徒事奉」一詞,我相信未來你會更常聽見。由於本書將一再提及,所以我要先下個定義。我會用這個詞來談使徒領導力的一些主要目標與目的,亦即所有在使徒之下的人都能夠調整好來對準的目標。

耶穌教導門徒禱告的時候,把一個關鍵詞放進核心價值裡,祂告訴他們禱告的時候要說:「願祢的國降臨;願祢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4 祂指教他們要渴慕天上之事降臨在地上。我相信這個核心價值就是使徒事奉的主要目標,使徒型領袖的焦點在天上,他們以看到天上超自然的真實建立在地上為使命。他們渴望在所帶領或影響的環境裡,看到天堂觸摸的明證。以此動機為教會根基,必使教會治理的優先順序截然不同,使徒會把神的同在、對神的敬拜,以及屬天之事視為第一優先。使徒治理模式是針對保護此優先順序而設計的。

在哥林多前書三章10節,使徒保羅自稱是「工頭」,這字是從希臘文architekton來的,由此又衍生出英文的「建築師」(architect),剛好描述使徒事奉的角色,彷彿神親手將天上的藍圖交給某些人。使徒的恩膏便是依據天上的藍圖,激勵他周圍的人,使各種恩膏浮現出來,按照其獨特性發揮,從而造就出許多「承包商」,協助「工頭」將天上的藍圖落實在地上。

以上就是使徒性的環境與文化,關鍵特色如下:

1. 敬拜與超自然活動是聖徒生活方式與環境的優先,因為神的同在是第一要務。
2. 聖徒已蒙差遣,如同耶穌蒙神差派,去毀壞魔鬼的作為,包括瘟疫、疾病、和患難折磨。聖徒活著是為了讓世人看到神是好的、是良善的,而撒但是不好的、是邪惡的。
3. 神的國就是「聖靈中的喜樂」5 ,因此,教會應該是喜樂滿溢的地方。
4. 神渴望那些還不認識祂的人都來與祂建立關係,而這份關係所著重的是愛,不單是服事。
5. 基督的身體被建造,聖徒受裝備,成為榮耀得勝的新婦,不論眼下的情況如何。
6. 教會要去創造全球性的覺醒、影響全地。
7. 神國度的啟示與彰顯必須不斷的傳承下去。

在伯特利教會,每個主日收奉獻時都會讀一段「奉獻祈禱文」。幾年前亞當斯夫婦(Mike and Debbie Adams)為了就讀我們的超自然學校而由別州搬來雷汀市,他們聚會了一段時間,沉浸在伯特利的文化中,某天亞當斯太太心有所感,便寫下了這段被我們暱稱為「第二奉獻祈禱文」,我覺得可作為使徒事奉的最佳註腳:

當我們今天收奉獻時,我們相信祢會:

打開天堂,入侵全地
開啟倉房,創造奇蹟
夢想與異象
天使的造訪
宣告,分賜,屬天能力的彰顯
恩膏,恩賜,與呼召
地位與晉升
供應與資源
去到萬國萬民
得著靈魂,得著更多的靈魂
每一個世代
得救,得釋放
帶出神國的復興
感謝父神,當我看重祢所看重的,
祢就賜下豐盛的恩惠與祝福,多而又多
使我足以與天堂同工並目睹耶穌得著祂全部的奬賞!
哈利路亞!

因為使徒恩膏的焦點是在天上,因此所營造的環境會令人很興奮,包括禱告與敬拜,神蹟與奇事都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份。不過,有一塊領域卻不是使徒恩膏所觸及的,那就是人的需求。還記不記得使徒行傳六章4節中,當使徒們面對人的需求未得滿足時怎麼說?「但我們要專心以祈禱、傳道為事」,這就是使徒,人的需求愈來愈多,會令他們偏離使徒的角色與恩膏。並不是他們不關心人,但他們另有安排,就是找他們信得過的弟兄來滿足這些需求。身為使徒,他們必須有自由空間去追求天上的事,這樣才能實現他們作使徒的呼召。

缺點

當使徒追求呼召實現的同時,若其他事奉的恩膏並未到位,整個環境就會出現摩擦,危及使徒型領袖的服事果效。這些摩擦包括:毫無聖經依據的不尋常彰顯,史無前例的情景和作風,令人不舒服的專注在超自然之事,以及絲毫不顧及人的需要。使徒與眾人的距離愈拉愈遠,無法滿足會友的需求,起先大家都心照不宣,漸漸開始抱怨使徒把時間都用在別處,到各地巡迴服事、和其他使徒型領袖連結、甚至使徒的禱告都變成是在揮霍時間,只因為他或她似乎對眾人的需求充耳不聞。

我曾經聽到有人說:「神蹟很棒,奇事很妙,但我們要換去一間真正關心人、教導聖經,而且比較不情緒化的教會。這間教會根本讓新朋友無從加入。」乍聽之下好像心胸狹窄,但正是這種抱怨讓人沒辦法繼續跟從使徒型領袖,也無法在復興的環境中待下去,而不得不離開。敞開的天門和敞開的後門,是使徒型領袖的甘甜與苦澀。所以他們需要團隊的其他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