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2011-06-30發佈


未得之民˙2011年七月斯里蘭卡

斯里蘭卡:地球上的一滴眼淚  作者:Wesley Kawato
美麗、璀璨的島國斯里蘭卡的外形好像是一滴眼淚。這外形對島國近年發生在多數族群僧伽羅人,與少數族群泰米爾人之間血腥的種族衝突,具有某種象徵意義。斯里蘭卡是印度半島南端印度洋中的一個島國,爲印度洋東西方海上交通必經之地,古稱蘭卡。蘭卡梵語意為獅子,中國古稱之為獅子國、僧伽羅國、僧訶羅國等。古代阿拉伯航海家稱其為「塞倫底伯」,意為「寶島」,「錫蘭」一稱即由此演變而來。1972年改稱「斯里蘭卡」,「斯裏」為尊稱,無詞義。
僧伽羅人在主前500年前後從印度遷移到斯里蘭卡。人們相信當時的僧伽羅人是印度教徒。二百多年後,信奉佛教的孔雀王朝亞育王把佛教引進斯里蘭卡,僧伽羅人放棄婆羅門信仰,接受佛教。在佛教的影響下,斯里蘭卡發展成為一個強大的文明國家;統治者很看重水利,故在農業方面有很好的發展。建造了巨大的儲水庫,有東方穀倉之稱。主前300年前後,來自印度南部的泰米爾人開始在斯里蘭卡北部海岸線定居。泰米爾人始終保持自己的印度教信仰。雖然泰米爾人是少數族群,但他們越來越強大,而且開始在政權上影響僧伽羅王朝。在主後一千年之前的幾百年裡,不同的印度王國入侵斯里蘭卡,試圖征服這個島國。這些王國通常與斯里蘭卡北部信奉印度教的泰米爾人交朋友,而泰米爾人也願意幫助這些外來入侵者。後來由於十四世紀初,泰米爾人佔領島的北部,建立王朝,從此斯里蘭卡島分成南北兩個地區。泰米爾印度教徒與僧伽羅佛教徒之間充滿敵意,這種敵意一直延續到今天。七百年前後,阿拉伯商人將伊斯蘭教帶入斯里蘭卡。伊斯蘭教只讓少數當地人成為穆斯林,其中大部分是與穆斯林商人結婚的婦女。這種通婚使斯里蘭卡出現了較小的穆斯林社區。斯里蘭卡的統治者從來沒有把穆斯林看作是威脅。

葡萄牙與斯里蘭卡
十五世紀中期,斯里蘭卡在科提王朝統治下,獲得統一。但在十六世紀,又被科提王的三個王子分割成為三個王國。信奉佛教的僧伽羅國王統治南方的卡特和坎迪,而信奉印度教的泰米爾國王統治北方的賈夫納。當時正值歐洲殖民拓展時期,第一個抵達斯里蘭卡的歐洲探險家是葡萄牙人阿爾梅達(Don Lourenco de Almeida)。阿爾梅達一個接一個地與這三個王國簽署貿易協定。葡萄牙通過這些貿易協定,向這三個王國出售先進的歐洲武器,很快控制了斯里蘭卡的政局。哪個王國得到葡萄牙的支援,即可從葡萄牙獲得最好的武器,用來與另外兩個王國作戰。 葡萄牙人同時帶來了天主教宣教士。宣教士讓賈夫納王國的許多人(包括斯里蘭卡附近的馬納爾島的大部分居民)改變宗教。警覺的國王於是差派一支軍隊,殺死了宣教士以及六百名信徒。這次大屠殺成為葡萄牙入侵賈夫納的最好藉口。卡特王國不久之後被葡萄牙人征服,只有康提(Kandy)王國依然保持獨立。
1638年,已經控制了印度尼西亞的荷蘭人,因為認為葡萄牙控制的斯里蘭卡,是對荷蘭至印度尼西亞之間海上航線的威脅,開始對斯里蘭卡感興趣。開始時,荷蘭人與康提王國談判,希望建立軍事同盟,一年之後,荷蘭開始進攻葡萄牙控制的斯里蘭卡港口,1656年,荷蘭統治了斯里蘭卡。

荷蘭的統治
荷蘭在1656年正式統治斯里蘭卡之後不久,荷蘭改革宗就差派宣教士前往當地。與葡萄牙人不同的是,荷蘭人試圖控制斯里蘭卡人的宗教生活。荷蘭人制定法律,宣佈印度教和佛教為非法宗教,不過這項法律只在城市地區實施。荷蘭擔心天主教徒可能成為葡萄牙的同情者,於是迫害天主教徒,並焚燒他們的教堂。
荷蘭人嚴密控制斯里蘭卡的沿海地區,這種做法成為這個島國未來統治者的一種統治模式。由於受到歐洲的影響,斯里蘭卡沿海地區的發展速度明顯快於內陸地區。 葡萄牙人和荷蘭人有時與當地人(包括僧伽羅人和泰米爾人)通婚,通婚之後生下的孩子被稱作「市民」。「市民」長大之後,通常成為殖民地當局的行政管理人員。斯里蘭卡的其他族群則將這些「市民」看作通敵者。
英國人從1600年代,就開始對斯里蘭卡充滿興趣。而1600年代是印度帝國的衰敗時期。歐洲列強趁機希望填補這個帝國所留下的真空。為了征服印度帝國,英國需要在印度或印度鄰國建立軍事基地。斯里蘭卡是建立軍事基地的最佳地點。
1766年,荷蘭人強迫斯里蘭卡康提王國簽署一項條約,終止了這個王國的獨立地位。1795年,康提人準備起義。康提人與英國人建立軍事聯盟。一年之後,英國人入侵斯里蘭卡全境,不費吹灰之力,就將荷蘭人趕走。康提人很快就意識到,新的歐洲主人代替了舊的歐洲主人。1815年,英國征服了康提,任命總督,直接統治斯里蘭卡,直到1948年。

英國殖民者
從1795年到1948年,英國人逐漸建立了斯里蘭卡獨立之後的政治體制,結果是讓民主制度在這個島國逐漸紮根。早在1833年,英國就允許當地統治者獲得某些統治權力。今天,斯里蘭卡依然是議會制民主國家。英國人沒有接受將斯里蘭卡一分為二(分成僧伽羅國與泰米爾國)的建議,這為今天多種族的斯里蘭卡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英國人也給斯里蘭卡帶來了經濟變化,其中最重要的變化是引進種植園農業。斯里蘭卡以前的主要作物是咖啡,1869年之後,咖啡被茶葉取代。今天,斯里蘭卡依然是全球主要茶葉出口國。茶葉生產是勞動密集型產業,需要大量勞工,為此英國種植園主從印度南方招聘了許多泰米爾勞工。這種做法加劇了斯里蘭卡的種族緊張。大部分茶葉種植園位於斯里蘭卡的中央高地,在1869年之前,當地主要人口是僧伽羅人。1869年之後,當地出現了相當規模的泰米爾少數族群。
1930年代,充滿期待的斯里蘭卡人要求獨立。原本互相競爭的僧伽羅人和泰米爾人聯合起來,向英國政府施加壓力,要求獲得更多的自治權力。當時,由於日本對大英帝國構成嚴重威脅,英國在斯里蘭卡的陸軍和海軍基地,有很重要的軍事價值,英國是藉此來控制她在亞洲的殖民地的。加上二戰期間,日本航空母艦襲擊了斯里蘭卡附近的海域,炸沉幾艘英國輪船,故英國不想放棄斯里蘭卡。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之後,英國同意斯里蘭卡獨立。在1948年獨立之前,斯里蘭卡有三年的過渡期。

獨立之後的種族緊張關係
1948年至1956年,斯里蘭卡由倡導種族平等的聯合國民黨統治。這個黨的領導人試圖讓僧伽羅人和泰米爾人合作,就像獨立之前那樣。1956年大選之後,自由黨上臺執政。這個黨認為,佔斯里蘭卡人口87%的僧伽羅人是多數族群,應當擁有特別的權利。自由黨在全國大規模地推行僧迦羅生活方式,規定僧伽羅語為斯里蘭卡官方語言,歧視其他族群的宗教和傳統,這是引起內戰的起因。雖然幾年之後,聯合國民黨再次執政,卻沒有能力廢除自由黨制訂的這項不公正法律。自由黨雖然已經下臺,但控制著足夠多的選票,可以阻撓任何改革立法。
1972年,斯里蘭卡通過一項對少數族群提供保護的新憲法,但卻沒有把泰米爾人包括在內。五年之後,1977年的大選中,泰米爾人在議會中的代表數量急劇減少。對泰米爾人來說,議會議員是他們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
1977年,泰米爾之虎組織成立,長達三十二年的血腥戰爭從此開始。
2009年,在印度以軍事介入下,斯里蘭卡軍隊佔領了北部海岸的泰米爾中心地帶,殺死了泰米爾之虎組織的多位領導人。結束了長達幾十年的內戰。內戰結束後,斯里蘭卡展開漫長和艱難的重建進程。由於主要公路兩旁埋設了大量地雷,在當地出入是非常危險。成千上萬的泰米爾人依然居住在難民營中。
2010年,斯里蘭卡舉行大選,先前的政府繼續執政。
沒有人知道這些重新當選的領導人是否會邁出新的步伐,去創造種族平等與持久和平。殖民地時代讓大部分斯里蘭卡人對基督教感到失望,而且有一股反基督教情形,目前該國只有7.5%的人認識主耶穌。基督教仍被視為是外來殖民的宗教。目前人口有72%是佛教徒,12%是印度教徒,穆斯林有3%。佛教的極端僧伽羅分子要抑制泰米爾人,並將他們邊緣化而引起戰爭,軍隊的殘暴和腐敗嚴重破壤了國家的道德結構。泰米爾之虎的暴亂,和其利用兒童兵及青年作自殺式襲擊的殘酷行徑,令全國顫慄,舉世震驚。

●為斯里蘭卡的持久和平與種族和解祈禱,僧伽羅政府內嚴重的分歧,阻礙了邁向和平之途。為這個多宗教、多種族的國家,能有一個誠信、公平的政府禱告。

傑西和艾芙琳‧布蘭德 Jesse Brand and Evelyn Harris 
「我們相信你的耶穌是獨一真神。如果你可以和我們在一起,教我們讀書,或者差派其他人來教我們讀書,我們所有人都會成為基督徒。」 1909年,三十歲的艾芙琳正在讀印度南部泰米爾納德邦「死亡山脈」地區的人們渴望聽到福音的來信,她非常受感動,希望與當地人在一起。不過,她知道年老的父親絕不會同意她去印度。有一天,一位來自印度的宣教士傑西‧布蘭德在英國倫敦浸信會教堂講道,艾芙琳也去聽。傑西開始講道時,艾芙琳突然意識到,死亡山脈的那封感人的來信就是傑西寫的。傑西呼籲宣教士前往印度,艾芙琳平靜地向神回應說:「我就在這裡!派我去吧!」從那一天起,艾芙琳的心就開始牽掛著印度。艾芙琳沒有料到離開家、家人和朋友是一件多麼困難的事情。因為很可能再也看不到年邁的父親了。在告別會上,艾芙琳提到當天早晨看到的明亮的日出景象,她說:「對我來說,今早的日出顯得特別明亮,因為這是我服侍神的新的一天的開始。」終於抵達印度!艾芙琳開始和宣教士訪問當地人,在一次家訪中,意外地遇到傑西。兩人開始通信,然後,兩人訂婚了。1912年,傑西被派往瓦紮萬提,那裡距離最近的鐵路有四十英里。傑西在當地的小山上搭建了簡易房子,作為他和艾芙琳的新居。艾芙琳將「信靠與凱旋」這五個字刻在訂婚戒指的內側。這五個字成為未來六年裡引領她生活的座右銘。

他們的心終於開了
布蘭德夫婦頻繁地訪問瓦紮萬提(Vazhavanthi)周圍的村莊,他們隨身只攜帶最基本的必需品,每個地區停留至少十天。每到一個村莊,布蘭德夫婦就會一方面傳福音,同時照看病人。雖然當地人很有禮貌地聽他們佈道,可惜就是沒有人作出回應。事實上,是有人曾經警告過布蘭德夫婦:「科利山區的人不會離開他們的階級,跑出來跟隨你。這種事情,過去沒有,將來也不會有。」布蘭德夫婦知道,接受基督的人是會被他的家庭抛棄。
1914年,傑西和艾芙琳夫婦的第一個孩子保羅(Paul)出生了。艾芙琳發現,有了孩子之後,教當地婦女學習開始容易。因為她生了個男孩子,表明艾芙琳是被上天寵幸的婦女。艾芙琳的心時刻牽掛當地婦女,因為她們深受疾病與歧視之苦。艾芙琳寫道,她的丈夫是一個永恆的奇蹟,「他不僅是一個聖人,也是一個天才。」雖然,開始時山地人只願意接受傑西的教導與幫助,不接受傑西的宗教。到1920年代初期,當地人才有三十多個人接受基督作為救主。
1919年,當地爆發嚴重的流感。一位一直激烈反對傑西夫婦的印度教士與妻子感染不治。他們在去世之前,雖然沒有宣稱「耶穌是我的主」,而是將他們的女嬰送給艾芙琳。山地人看到艾芙琳細心照顧女嬰,非常感動。他們的心終於開了!
1929年,傑西死於瘧疾,但他的理想依然存在。艾芙琳決定繼續傳播福音,她通常每天步行二十五英里,前往不同的山村。艾芙琳1974年去世,享年九十五歲。在五十多年的宣教生涯中,艾芙琳一直在牧養印度的山地族群。 (以上內容選擇多蘿西‧威爾遜的著作《布蘭德奶奶和她的故事》,先驅出版社,1976年出版)

●求主堅立在印度南部和斯里蘭卡印度教未得族群中工作的宣教士的事奉。

斯里蘭卡 坎瑙拉人 Kannaura
圖克帕(Tukpa)一邊走進當地的佛教寺院,一邊暗想,大家都是佛教徒,但斯里蘭卡人的宗教生活卻這麼不一樣,真是奇怪。圖克帕的鄰居大部份是僧伽羅佛教徒,而圖克帕乃是藏傳佛教,故此兩者的宗教習俗完全不同。圖克帕在當地從未看到過禱告轉輪,即使有轉輪,也與他的西藏同胞所用的轉輪完全不同。僧侶們將每天的大部分時間花在焚香和儀式上,這些儀式與他以前見過的儀式也完全不同。這時,圖克帕突然想起,佛教是一種可變的宗教,在世界的不同地方,佛教有不同的形式。
圖克帕是坎瑙拉人,這個族群實際上是西藏難民。圖克帕於1959年離開西藏,來到斯里蘭卡。說真的,這兒的生活對他來說非常艱難,因為圖克帕習慣西藏高原,氣候嚴寒,現在他必須面對熱帶地區的炎熱。圖克帕與其他年長的坎瑙拉人講藏語,但他的孩子們卻使用僧伽羅語,這是斯里蘭卡佔人口多數的僧伽羅人的語言。 雖然我們不知道在斯里蘭卡究竟有多少坎瑙拉人,但我們知道這個族群在全世界有62,000人,主要居住在西藏和印度。許多海外的坎瑙拉人希望返回他們的家鄉西藏,目前當務之急是怎樣在斯里蘭卡,保持他們的藏傳佛教傳統。

●祈禱坎瑙拉人從基督那裡找到新的家鄉,將基督的救贖作為他們唯一的希望。

斯里蘭卡 貝達爾人 Bedar
貝達爾的女孩,自四五歲開始,就得在手背、額頭,眼角等部位紋身,她們長大後,有些會被送入當地的印度教寺院中,成為終身不嫁的妓女。這時,她們會被一些身穿五顏六色服裝的成年婦女護送前往一位古魯(精神領袖)的家中。古魯在她們身上印上標記,然後再將她們送到寺院舉行儀式,在她們的脖子上繫上一條代表神靈的項鍊,表示將她們奉獻給當地的一位神靈。從此之後,這些女孩被稱作巴薩維(Basavi)。聖經早已明言禁止「不可為死人用刀劃身,也不可在身上刺花紋。我是耶和華。不可辱沒你的女兒,使他為娼妓,恐怕地上的人專向淫亂,地就滿了大惡。」(利19:28-29)與聖經正好相反,貝達爾人不但讓女孩紋身,還拜死者。人死後三天,貝達爾人要向死者奉獻祭品,和為之製作金像、紅銅像或黃銅像。貝達爾人相信預言、巫術和星相。貝達爾人源於德拉威族,在當地語言中,貝達爾的意思是「獵人」。不過,據說族人的先祖坎納亞(Kannayya)是一位成功的獵人,也是破壞之神濕婆(Shiva)的虔誠崇拜者。濕婆出現在坎納亞面前,答應實現坎納亞的兩個願望。坎納亞的第一個願望是成為真正的射手,第二個願望是不用太多勞動,不用太多水,即可收穫大量玉米。坎納亞這個名字讓我們想起迦南人(Canaanite),而貝達爾人的習俗確實與古代迦南人非常相似。

●祈禱電影《耶穌傳》和基督教廣播繼續在貝達爾人中結出果實。

斯里蘭卡 伊魯拉人 Irular
在泰米爾語中,伊魯拉的意思是「黑暗中的人們」。這黑暗可能是指這個部落族群的深色皮膚,也可能是指這個族群的大部分重要活動是在夜間進行的。而最重要的一種,黑暗是指這個族群的屬靈狀態。
當嬰兒即將出生時,伊魯拉人會請一位精通魔術的年長婦女,去「幫助」孕婦。而在死亡儀式上,伊魯拉人會跳歡樂的舞蹈,感謝神靈終生保佑死者,直到死者去世為止。
伊魯拉人的這種儀式對我們也有些提醒的地方,就是我們應當時常感謝這位不單賜我們生命,更是終生保守我們,直到我們見祂面那刻,祂仍在保守我們的神。當然,我們不想犯伊魯拉人的錯誤,這個族群感謝的是一些並不會終生保佑他們的虛假神靈。耶穌說,他是道路,是真理,是生命。耶穌清楚地告訴我們,他是我們找到天父的唯一道路。除了主耶穌之外,沒有任何神能把生命賜給我們。

●凡是接受耶穌的人,耶穌必會賜予他生命。祈禱伊魯拉人接受主耶穌的生命。
●祈禱伊魯拉人早日明白自己所敬奉和感謝的,是虛假神靈,早日認識那位賜生命的唯一真神。

斯里蘭卡 庫拉萬人 Kuravan
到處是嘰嘰喳喳的鳥叫聲!幾年前,有人在南加州帕薩迪納(Pasadena)放飛一對馴化的鸚鵡,今天,那兒已經有幾百隻野生鸚鵡。每隔一段時間,你就可以聽到大量鸚鵡從你頭頂飛過的聲音。如果這些鸚鵡在印度或斯里蘭卡放飛,當地一些以算命為生的庫拉萬人就捉住它們,用這些鸚鵡來預測人們的命運。庫拉萬人是泰米爾納德邦內泰米爾族,但被印度階層劃分為賤民階級。由於庫拉萬人屬於部落族群,故此,除了從事占卜算命,大部分仍從事打獵來獲取食物,他們獵取並吃掉各種鳥、貓和豬,還把多餘的豬肉賣給鄰居。作為一個部落族群,庫拉萬人過著簡樸的生活,大部分時間用來尋找食物,用竹子或棕櫚葉製作家庭用品,拿到市場上出售。根據「約書亞計劃」網站的介紹,庫拉萬人有471,000人,其中1,300人居住在斯里蘭卡,其他人居住在印度南部的三個邦。雖然庫拉萬人有自己的信仰,不過在印度,他們被劃歸為印度教徒。庫拉萬人只有口頭語言,沒有文字,所以最好用口頭方式向他們傳播福音。

神就賜福給他們,又對他們說: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這地,也要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和地上各樣行動的活物。」(創1:28) 創造萬物的主,你吩咐我們遍滿全地,要管理海中的魚,空中的鳥。感謝主頒下和這相似的大使命,要到地極,使萬民作你的門徒。當我們奉你的名宣揚神奇妙作為時,主啊,願庫拉萬人能明白,他們從主所造的萬物中,得以維持生命,而在主的眼中,他們是寶貴的,有神的形象,不是賤民階級。求主差派人把庫拉萬語的福音電影和錄音帶,帶到他們當中,讓他們早日得聞福音,特別為那些從事占卜的庫拉萬人禱告,求主開他們的心,脫離那惡者捆綁人的方法,認識真理,脫離對前途人生的憂慮,知道神是他們最大的保障。感謝主,如此祈求是奉主耶穌基督聖名。阿們。

斯里蘭卡 羅迪亞人 Rodiya
斯里蘭卡的羅迪亞人約有七千五百人,雖然只佔斯里蘭卡人口不到1%,但他們卻仍保留著自己的語言和獨特的佛教傳統。在歷史上,這個族群是個被剝奪種姓,稱為不可接觸,被社會排斥的賤民。而羅迪亞這三個字的含義就是「污穢」。種姓制度是斯里蘭卡社會的一個組成部分,賤民可以尋求施捨,但不允許工作,有時甚至不允許穿衣服。羅迪亞人能夠從事的工作只有跳舞、雜耍來提供娛樂和編制藤條製品。感謝主,隨著城市化的進程,羅迪亞人的命運正在改善。羅迪亞人相信自己是一位被流放到食人部落中間的斯里蘭卡公主之後裔,從羅迪亞人用來讚美這位公主的歌曲和詩歌中,這位公主很像印度教一位專司破壤與殺戮的女神卡莉(Kali),但由於她喜歡用活人來祭祠,因而被佛教徒所厭惡。儘管羅迪亞人的起源很可疑,這個族群正在被斯里蘭卡主流社會所同化。目前只有很少的基督徒願意去服事羅迪亞人,其中一個信徒是已故的錫蘭聖公會牧師伊萬‧科裡亞(Ivan Corea)和師母歐伊達(Ouida)。我們不知道在科裡亞於1968年去世之後,是否還有信徒繼續牧養這個族群。今天,只有很少的羅迪亞人是基督徒。

耶和華作受欺壓者高台的神啊,雖然羅迪亞人目前似乎無人紀念,願你堅立你僕人科裡亞牧師在他們中的工作。除去羅迪亞人歷代以來被黑暗勢力,透過社會制度給他們的綑綁和壓迫。主啊,除去他們所受的欺壓,開通他們的耳朵,明白他們所聽過的真道,從他們過往的凶殘,食人習俗的綑綁中得釋放,轉向那賜生命的神,因為神的羔羊已為他們成為贖罪祭,代他們受了欺壓和為他們的緣故,從活人之地被剪除,願羅迪亞人早日得見真光,願他們的哀聲,被你的兒女們聽到,前去傳那釋放自由的福音。感謝主,如此感謝和祈求是奉主耶穌基督聖名。阿們。

斯里蘭卡 拉克沙德維普人Lakshadweep
在斯里蘭卡西北部的海面上,有27個草木茂盛的原始島嶼,組成一個島鏈,每個島嶼都有銀白色的沙灘。在當地語言中,拉克沙德維普的意思是「十萬島嶼」,但實際上拉克沙德維普群島由十個可居住的島嶼、17個不可居住的島嶼、12個環礁珊瑚礁、3個暗礁以及5個水下沙洲組成。這個極小的島鏈的總面積為11平方英里(32平方公里)。根據2001年的人口普查,拉克沙德維普群島的總人口為60,595人,許多島民已經遷移到斯里蘭卡本土上。拉克沙德維普群島的主要產業是椰子種植與捕魚。斯里蘭卡政府差派一些受過高等教育的漁業專家,開展為期五年的漁業研究與社區教育。現在當地阿加提島(Agatti)的漁民建造了現代化的保護性漁場,以維持金槍魚脆弱的食物鏈。已有十幾人接受了培訓,讓他們監督並管理阿加提島周圍的保護性水域。與阿加提島的現代化進程形成對比的是,米尼科伊島(Minicay)上的人們依然保持引以為榮的母系氏族社會傳統,在這種社會中,所有財產與遺產只在女性親屬之間繼承。新郎必須向新娘支付一筆彩禮,才能獲得並使用新娘的姓氏,婚後新郎必須搬到新娘的家中。目前所有拉克沙德維普人都是穆斯林。

使人成為得人漁夫的主,我們要奉你的名,祝福那些受了訓練的漁業從事人員,他們不單有專業知識,更要敬畏創造這美麗島嶼的主,不把榮耀歸給假神和偶像。願主祝福他們手中的工作,願救恩臨到他們。求神祝福拉克沙德維普的婦女,讓她們成為尋求真理的女子,知道屬天的平安和豐盛生命只有在主耶穌基督裡面得到。願主大大使用那些在他們中的宣教士,讓他們得著能力,在拉克沙德維普人中宣揚你的榮耀,成為得人漁夫。如此感謝和祈求是奉主耶穌基督聖名。阿們。

斯里蘭卡 馬爾代夫人 Maldivian
馬爾代夫群島位於斯里蘭卡的西部,多年來,兩國政府一直保持友好關係,兩國的識字率都很高,超過90%。一位馬爾代夫移民說:「馬爾代夫的第一部憲法,是斯里蘭卡於1932年為我們制定的。斯里蘭卡也替我們培育了政治家,這些政治家于1952年將馬爾代夫幾百年的君主制轉變為共和制。我們從斯里蘭卡那兒擺脫英國,獲得獨立。有關政治領域的各種事情,都是斯里蘭卡人教會我們的。今天,斯里蘭卡正有史以來走上政治多元化,斯里蘭卡這般新氣息,也是得益自斯里蘭卡人,影響馬爾代夫的政治趨勢,這在我們國家的歷史上是第一次。」大約四千名馬爾代夫人居住在斯里蘭卡,大部分是商人和學生。由於馬爾代夫的貧窮和高失業率,許多人離開馬爾代夫。雖然兩國的政府關係良好,但在民間,由於99%的馬爾代夫人是穆斯林,而75%的斯里蘭卡人是佛教徒;這些在政治、經濟和宗教的差異,馬爾代夫人和斯里蘭卡人之間其實存在摩擦與衝突。近年來,一些馬爾代夫人被逮捕,罪名是走私毒品、私藏槍支、涉嫌與基地組織有聯繫。8%的斯里蘭卡人是基督徒,而馬爾代夫基督徒的數量只有總人口的千分之一。

賜人智慧的主,我們奉你的名為斯里蘭卡境內8%的基督徒禱告,願主拓張他們的屬靈境界,見到住在他們當中的馬爾代夫人的需要,起來大發熱心,見證主耶穌基督,願主的恩典和憐憫臨到那些住在斯里蘭卡的馬爾代夫人,讓他們在當地感到被接納和尊重。當他們有機會接觸基督徒時,主啊,開他們的心,認出耶穌基督是他們的救主,願主興起宣教士到他們當中,把基督的愛和盼望,自由帶給他們。如此感謝和祈求是奉主耶穌基督聖名求。阿們。

斯里蘭卡 緬甸人
看到某個群體時,我們往往做出不準確的判斷。例如,看到一個和尚或尼姑的照片時,我們往往想到「平靜淡泊、沉思冥想、與世無爭」。見到他們時,通常不會把他們與「力量、強壯、積極主動」聯繫起來,也不會想到「宣教士」。不過,在緬甸的佛教文化中,他們的僧侶,不僅是經過高度訓練的講師,而且是宣教者。他們充滿幹勁,身體強壯,有廣泛的社會關係,傳佛積極、主動地接近人們,向人們宣講佛教教義。斯里蘭卡一位來自緬甸的僧人,就是一個例子。一位緬甸的佛教宣教士來到斯里蘭卡,與這個島國的緬甸佛教徒一起生活了三年。期間,他號召人們協助他在斯里蘭卡修建一所緬甸佛教寺院。他的確是一位滿有熱忱的佛教弘法者。作為基督的門徒,我們更應當帶著耶穌的福音,去積極、主動地接近斯里蘭卡的緬甸人。斯里蘭卡的緬甸人還未聽到耶穌的福音,我們應當不斷地為這個族群祈禱,這一點非常重要。

賜自由給世人的主,我們舉手為住在斯里蘭卡的緬甸人禱告,願他們從一個極權的軍政府國家到斯里蘭卡時,他們不但只在政治或物質方面得到較大的自由和好處,更能得到福音的自由。主啊,願你興起住在斯里蘭卡的緬甸人四週的基督徒,為他們禱告,守望。求主賜下勇氣,向他們傳講真理,願主的恩典臨到數百年來都末曾認識你的緬甸佛教徒,經歷神的愛,在此特別為今日提到的那位對傳佛教滿有熱忱的僧人禱告,願他被主得著,他也得著主的救恩,在斯里蘭卡的緬甸人中,成為主的精兵。感謝主,如此感謝和祈求是奉主耶穌基督聖名。阿們。

斯里蘭卡 日本人 Japanese
日本與斯里蘭卡之間的貿易發展迅猛。在斯里蘭卡各處地方,都可以看到日本產品,從服裝到電腦,應有盡有。由於兩國間的商貿,好一些斯里蘭卡人想學日語,於是來自日本的日語教師深受歡迎。不過日語教師也遇到語言上的麻煩,因為幾乎沒有日本人能夠講斯里蘭卡的官方語言僧伽羅語。目前在斯里蘭卡,有大約一千名日本人,大部分日本人是商人,其餘是短期合同工人,其中只有二百人是永久居民。一些日本人是語言教師,他們在政府部門或私立學校中授課。日本佛教徒在斯里蘭卡不會感到孤獨,因為這個國家的所有族群中都有大量佛教徒。在日本人中間,只有極少的基督徒。很可惜目前還沒有宣教機構在斯里蘭卡的日本人中間開展工作。

●求神帶領虔誠的基督徒商人,成為帶職宣教士,帶著耶穌的救贖福音,去接近斯里蘭卡的日本人。在他們面前活出以耶穌基督為人生至寶的生命。主啊,日本人不論在那裡,他們都是勤勞和成功的人,但卻對生命抱著灰滅的看法,求神讓他們在斯里蘭卡當地踫到有喜樂的基督徒,讓他們心靈甦醒過來。
●求神粉碎佛教與物質享樂主義對日本人的束縛。另外為斯里蘭卡的日語福音廣播節目祈禱。
●主啊,求你醫治日本在3月11日所發生的海嘯災難和核電危機中的受難者。醫治日本的水域、土地。願整個日本在這些危難中,甦醒尋求歸向主。

斯里蘭卡 巴特拉錫克教徒 Bhattra 
有一個族群,特別擅長推銷,他們能夠以歌舞的形式,非常輕鬆地賣出自己的商品。在語言學上,bard(吟遊詩人)、barter(易貨貿易)、ballad(敘事歌謠)這些單詞都來自Bhattra(巴特拉人)。在當地語言中,Bhattra的意思是「善於交談、善於講故事、善於作詩」。經過許多世紀的辛勤工作,巴特拉人已經成為世界上最成功的商業家和企業家。巴特拉人有一個傳統,就是一戶接一戶地上門推銷,同時表演民間舞蹈。目前在巴特拉人中間,有許多醫生、推銷員和音樂家。在斯里蘭卡,巴特拉人是錫克教創立者納那格大師(Guru Nanak)的最早信徒。錫克教起源於十六世紀,目前是全球第五大宗教。人們注意到,巴特拉人為自己虔誠的錫克教傳統感到自豪,他們比其他錫克教徒更加保守。巴特拉家庭有一個習俗,就是讓女兒在十四歲時退學,離開學校,準備嫁人。巴特拉人只在錫克教社區內部通婚。錫克教強調人與人之間的平等與和諧,相信轉世是贖罪與淨化的一種方式。目前在斯里蘭卡的巴特拉人中間。還沒有已知的福音宣教機構。

以大能創造萬物,卻樂意與人同在的主,請施恩給巴特拉人,願他們早日得知你的道路,因為他們被惡者蒙蔽了心靈的眼睛,走上了滅亡之路。只見到人的努力,看不見你榮耀的福音和大能。願他們早日得聽真道,願他們的需要,成為你兒女的關注。感謝主,如此祈求感謝,奉主耶穌基督聖名。阿們。

斯里蘭卡 猶太人 Jew
門迪拉比(Rabbi Mendi)與妻子成功地擴大了位於斯里蘭卡首都科倫坡的查巴德猶太中心,查巴德拉比(Chabad Rabbi)聽說之後,連聲喝彩。在希伯來語中,Chabad(查巴德)的意思是「智慧、理解、知識」,是猶太教一個正統教派的名稱。查巴德信徒相信,這六個字是神希望猶太人具有的最高原則。在斯里蘭卡,查巴德信徒提供了一個場所,猶太人可以去那裡參加安息日和其他節日的活動。查巴德猶太中心的服務對象包括當地猶太人、猶太商人和猶太旅客,其中大部分來自以色列。以色列一直在漁業和農業方面,為斯里蘭卡提供教育培訓計劃。除了猶太人之外,查巴德猶太中心還為斯里蘭卡貧窮的人提供醫療、教育、食品等方面的援助。這種做法提高的猶太人的聲譽。關於斯里蘭卡猶太人的祖先,我們不能不提到burgher(市民,城鎮居民,指思想保守的中產階級),這是一個歐亞混血族群的名稱。「市民」的男性祖先通常是歐洲人,女性祖先通常是僧伽羅女人。1505年,抵達斯里蘭卡的一些葡萄牙男人是猶太人。這些猶太人在西班牙征服葡萄牙期間,已經「接受」天主教,但他們的名字與習俗表明,他們依然是猶太人。今天,斯里蘭卡的「市民」只講英語,大部分是天主教徒或基督教長老會信徒。

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感謝你對猶太人的揀選,由慈縄愛索來牽引,保守他們。今天,我們要舉手為在斯里蘭卡這佛教國家,異邦中你的選民來禱告。願他們成為斯里蘭卡的祝福,願斯里蘭卡恩待他們,更願他們在外邦人之地,心中盼望你在聖經中所預言的彌賽亞,已經來臨。願斯里蘭卡那些成為基督徒的「中產階級市民」,心中的眼被擦亮,認出耶穌基督是你的愛子,引領他們回到你的懷中。如此感謝和祈求是奉主耶穌基督聖名。阿們。

斯里蘭卡 馬來人 Malay
在斯里蘭卡,有五萬名信奉伊斯蘭教的馬來人,他們的歷史充滿傳奇。這些馬來人大部分是爪哇政治流放者與軍人的後裔,他們的祖先在1658至1796年荷蘭統治爪哇期間,流亡到當時叫錫蘭的斯里蘭卡。英國人征服斯里蘭卡之後,對馬來軍人的勇敢與紀律留下深刻印象,於是英國人在斯里蘭卡組建了馬來軍團。
在馬來人的家庭中,雖然,許多人依然使用馬來語,不過斯里蘭卡的主要語言僧伽羅語正在迅速取代馬來語。在斯里蘭卡的政府中也出任一些重要職位,例如斯里蘭卡立法委員會的高級委員和國民議會的議員,在現任政府內閣中也有馬來人。有幾個馬來家族是成功富有的商業家,他們家族成員也因此進入斯里蘭卡的精英階層。許多馬來年輕人接受過高等教育,在這個島國的教育、醫療、工程、軍隊等部門工作。
馬來人只在族群內部通婚。他們是友好、開放和好客的穆斯林,他們歡迎外來的訪問者,有些天性好奇的馬來人通常願意討論聖經。但抗拒基督徒讓他們相信耶穌基督的教導。如果基督徒與馬來人建立真誠的友誼,馬來人是願意與基督徒對話的。

吩咐我們無論得時不得時都要傳福音的主,求你讓斯里蘭卡的馬來人有機會與基督徒討論聖經,願他們在討論中,能曉得和願接受神作為造物主的大量證據,而且有開放的心,來明白討論如何通過耶穌基督獲得神的救贖恩典。如此感謝和祈求是奉主耶穌基督聖名。阿們。

斯里蘭卡 穆爾人 Moor
1600年代,葡萄牙人控制斯里蘭卡之後,開始迫害穆斯林,導致穆斯林從沿海地區遷移到山區,後來,這些穆斯林自稱是穆爾人。穆爾人最初是指北非的柏柏爾人(Berber),他們曾經佔領過西班牙和葡萄牙;歐洲人經常將殖民地內部的穆斯林稱作穆爾人,用來表示後者是與本地婦女通婚的阿拉伯後裔。無論穆斯林屬於什麼種族,一律統稱穆爾人。 今天在斯里蘭卡,有大約二百萬穆斯林,分為三個族群,每個族群都有自己的歷史與傳統。這三個族群是:阿拉伯穆爾人(佔穆斯林人口多數)、印度穆爾人和馬來穆爾人。穆斯林穆爾人來到斯里蘭卡的目的,通常是為了尋找貿易與商業機會。今天,許多穆爾人是成功的商人,還有一些穆爾人在教育和醫療部門工作,或者從事農業、漁業或建築業。在斯里蘭卡內戰期間,泰米爾猛虎組織的叛亂者將穆爾人趕出這個國家的北部地區。一些穆爾人遷移到其他國家,大部分人依然留在斯里蘭卡。斯里蘭卡的穆斯林對伊斯蘭教非常虔誠,對基督教卻非常抗拒。他們是在抗拒耶穌嗎?我們不知道,除非有人與他們接近,向他們介紹耶穌。

●求神為向穆斯林有負擔的信徒開通達的道路,讓他們與穆爾人建立持久的友誼,帶領穆爾人認識耶穌,與父神建立關係。

斯里蘭卡 泰米爾印度教徒
太陽即將落山,發出金色光芒。村莊中的孩子們正在街道上玩耍,年輕婦女們正在房間中,把地面弄濕,在其上用麵粉來鈎出印度傳統藝術的圖形 (Kollam Art)。小鳥嘰嘰喳喳地飛回樹上的鳥巢,印度教寺院響起了鈴聲。年老的卡娜姬(Kannaki)坐在低矮的凳子上,將一些茉莉花捲繞在一起。卡娜姬的雙手很靈活,但目睹過無數事情的雙眼卻很迷茫、空虛。
卡娜姬正在回憶1983年7月23日。由於有十三名僧伽羅士兵被泰米爾人殺害,僧伽羅暴徒對泰米爾人發動了襲擊,導致幾千名泰米爾人死傷。 當全世界的讀者從報紙上讀到這條可怕的新聞時,卡娜姬正在火化她的漁民丈夫與兒子,他們被瘋狂的暴民殘忍地殺害了。許多年來,卡娜姬一直生活在恐懼中,擔憂下一次暴力襲擊的來臨。卡娜姬非常擔心女兒和她自己。卡娜姬站在逐漸長大的女兒的房子走廊上,凝視著金黃色的落日。去年有一條新聞,提到斯里蘭卡內戰的和平解決,這條新聞沒能讓卡娜姬感到安慰。內戰雖然結束了,但在卡娜姬的痛苦回憶與可怕惡夢中,依然充滿了戰爭的恐怖。

●祈禱飽受戰火蹂躪的斯里蘭卡泰米爾穆斯林,從耶穌基督那裡經歷來自主耶穌基督的醫治。

斯里蘭卡 泰米爾穆斯林
開始做飯之前,娜吉花(Najeefa)清掃了家中的每個角落,將地板擦得光亮。娜吉花從地板上站起來時,頭突然碰到碗架上,昂貴的銀盤掉落在地上!娜吉花的眼淚奪眶而出,她趕快將銀盤撿起來,用長滿繭子的粗糙手指輕柔地撫摸銀盤,看看銀盤是否摔壞。這個銀盤是泰米爾猛虎叛亂者燒毀娜吉花的房子時,她的丈夫從房子中搶救出來的唯一值錢的東西。娜吉花的丈夫抱著這件珍貴的傳家之寶,逃離村鎮。娜吉花和孩子們當時正好離開村鎮,去朋友家串門,躲過了這次野蠻襲擊。娜吉花後來聽說,泰米爾猛虎組織的部隊湧入這個穆斯林村鎮,毆打村民,威脅村民離開,否則就殺死他們。泰米爾猛虎組織如此狂暴的原因,是泰米爾穆斯林不願意支援這個叛亂組織。 娜吉花的丈夫曾經擁有一個屠宰店,現在他只能在建築工地上搬運磚頭,勉強維生。不過,他們仍很感激能夠在普塔蘭難民集中地中擁有一個小房子,當然,他們非常懷念被迫逃離之前的那個家。

●祈禱泰米爾穆斯林、泰米爾印度教徒和僧伽羅人能夠認識和平之君,從他那裡獲得平安與和平,終止戰鬥與流血。

斯里蘭卡 馬拉亞利人 Malayalee
經過幾十年的內戰之後,許多斯里蘭卡人渴望和平,他們正在盡最大努力,促進和平。斯里蘭卡是多種族國家,族群來自鄰國印度和其他南亞國家。 馬拉亞利人是印度西南部克拉拉邦的土著居民,其中很小一部分(據估計只有二百個家庭)居住在斯里蘭卡。有七十個馬拉亞利家庭居住在斯里蘭卡首都科倫坡,他們在那裡組建了科倫坡馬拉亞利人協會(Colombo Malayalees Association)。COMAL的目標是將來自印度(尤其是克拉拉邦)的社區聯合起來,鼓勵這個島國的各個族群進行合作,彼此尊重。傳統的收穫節「奧南節」在十月份舉行,這個節日起源於印度教神話。到時,無論是印度教徒、穆斯林和基督徒,無分貧富,大家都以同樣的熱情慶祝奧南節。在節日上,除了音樂和文化活動之外,還組織集體祈禱,希望這個飽受戰亂的島國實現和平與和諧。
馬拉亞利人的故鄉克拉拉邦是印度人口最稠密的邦,那兒有強大的基督教影響力。在克拉拉邦,不僅有許多宣教機構,而且這些機構還向其他地區差派宣教士。

●祈禱克拉拉邦的馬拉亞利基督徒關注他們在斯里蘭卡的同胞,與這些兄弟姐妹分享耶穌基督的福音。

斯里蘭卡 馬皮拉人 Mapilla
與我們昨天介紹的馬拉亞利人一樣,斯里蘭卡的馬皮拉人的家鄉也是印度的克拉拉邦。不同的是,馬拉亞利人是印度教徒,而馬皮拉人是穆斯林,屬於伊斯蘭教的蘇菲教派。馬皮拉人堅決地拒絕基督教,部分原因是歷史上的幾次野蠻暴行。馬皮拉人是印度最早的穆斯林族群。
主後八世紀,馬皮拉人與阿拉伯商人接觸之後,這個族群接受伊斯蘭教。十六至十七世紀,葡萄牙人在馬拉巴爾沿海地區實施宗教裁判和強制馬皮拉人接受天主教,馬拉皮人因此強烈仇視基督教。
馬皮拉人一直是活躍的商人,擅長與阿拉伯國家做生意,目前有許多人在中東地區工作,尤其是沙烏地阿拉伯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與馬拉亞利人一樣,斯里蘭卡的馬拉皮人是一個人數極小但關係緊密的族群。尊重馬拉皮文化的基督徒應當向這個族群活出生命,愛的見證,消除他們對基督教根深蒂固的偏見。

●祈禱尊重馬皮拉文化的基督徒與斯里蘭卡的馬皮拉人交朋友,向這個族群介紹他們尚未認識的真正的基督教。
●祈禱馬皮拉早日發現天國是顆無價的珍珠,願意付出代價,來跟隨基督,成為祂的門徒。

斯里蘭卡 多比人 Dhobi
你是否覺得自己經常要洗大量的衣服?今天我們將為一個天天要洗大量衣服的族群祈禱。這個族群就是多比人,「多比」兩字已經成為乾淨衣服的同義詞。有些時候,「多比」被當作動詞使用,意思是洗滌,例如:「我想多比我的髒衣服。」一些人還將洗衣店的肥皂稱作多比肥皂。 多比人通常是全家人一起洗衣服。男人和男孩走街串巷,從顧客那裡收集髒衣服。這些虔誠的印度教徒在開始洗衣服之前,會先向磨光的洗衣石鞠躬。女人和女孩將洗好的衣服晾曬在繩子上,或者甩動衣服,讓衣服盡快變乾,最後用熨斗將衣服熨平,折疊起來,由男人和男孩送還給顧客。 多比人試圖通過辛勤勞動,和藉著崇拜包括洗衣石在內的本地神靈,來尋求拯救。多比人屬於不可接觸的賤民(達利特)族群。
有一個多比男人,走出了賤民社區,成為斯里蘭卡的第九位總理和第三任總統。拉納辛格‧普雷馬達薩(Ranasinghe Premadasa)曾在科倫坡的一所基督教宣教學院接受教育。科倫坡是斯里蘭卡的首都,也是該國最大城市和主要海港。普雷馬達薩致力於社會與經濟的重建進程,改善婦女和兒童的福利,由於遭受激烈的反對,普雷馬達薩於1993年5月1日被暗殺。

●祈禱多比人認識耶穌,讓耶穌的寶血洗淨他們的罪。
●求聖靈告訴多比人,他們可以成為神的天國裡的平等一員。
●求神將智慧賜予正在教授多比人學習的基督徒。

斯里蘭卡 庫姆哈爾人 Kumhar
「我們庫姆哈爾人發明了輪子,」拉麥什(Ramesh)向他的兒子自豪地說,父子二人正在製作陶器。拉麥什繼續講述這個種姓的其他傳奇故事。他告訴兒子,庫姆哈爾種姓起源于人類文明的最初時期,當時人類第一次將食物盛放在粘土製成的鍋中。他告訴兒子,根據印度教神話,庫姆哈爾人是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婆羅門(Brahma)的兒子達克沙(Daksha)的祖先。拉麥什微笑著說:「當我們的神以人的外形來到地球時,他的第一頓飯將在我們庫姆哈爾人的家中吃!」 在印地語中,庫姆哈爾的意思是「制陶者」。族人所出產的各種陶器製品,經銷世界各地。 庫姆哈爾人主要居住在印度和斯里蘭卡,大部分是印度教徒。庫姆哈爾人崇拜專司創造和破壞的濕婆(Shiva),視之為最高的神。庫姆哈爾人有許多世俗和宗教活動,包括向不同的神靈祈禱、沐浴儀式、演唱響亮的民間歌曲、跳舞、駱駝賽跑、宗教討論等。

●祈禱庫姆哈爾人能從聖經的亮光中,接受神的福音。
●求聖靈讓庫姆哈爾人看到真正的造物主、祂那偉大無比的恩典以及真理。
●祈禱庫姆哈爾人認識那位真正的「陶匠」,願意按照祂的意願來重塑這個族群。

斯里蘭卡 阿迪德拉維達人 Adi Dravida
1995年,印度最高法院的一項裁決說,由於印度教沒有採用任何一種教條,也沒有規定任何一套儀式,因此印度教應當被寬泛地看作是一種生活方式,而不是其他的東西。這項裁決使印度教徒的歸主運動變得很難定義與衡量,因為這樣,印度教徒就可以分成信仰上的印度教徒、社會政治上的印度教徒、文化上的印度教徒等等。印度教的生活方式與基督的生活方式發生衝突時,會發生什麼情況呢?薩哈娜(Sahana)是她所在的阿迪德拉維達村莊中五名基督徒之一,她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在阿迪德拉維達人村中,村民們能夠聽懂泰米爾語,這是印度與斯里蘭卡的許多基督徒所講的語言,村民們甚至能夠找到當代泰米爾語的聖經。縱然如此,薩哈娜仍然很難與村莊中講泰米爾語的朋友和鄰居分享耶穌基督的福音。對村民們來說,基督教是其他種姓的宗教,不是阿迪德拉維達人的宗教,他們需要基督,但不需要被稱作「基督教」的那個宗教體系。宣教士有一個偉大使命,那就是將基督的生活方式帶給斯里蘭卡的每個部落、每個族群和每個種姓。

●求主興起像保羅般心志的信徒,就是在什麼人中,就作什麼人,在斯里蘭卡的阿迪德拉維達人中,向他們活出基督。

斯里蘭卡 帕萊揚人 Paraiyan
對一個倖存的族群來說,對希望的渴求就像一個在沙漠上口渴的人對水的渴求一樣迫切。納粹德國大屠殺期間的猶太人,他們最能體會這一點。正如聖經所說,「所盼望的遲延未得,令人心憂。」(箴13:12) 斯里蘭卡的帕萊揚人絕望地等待希望。帕萊揚人的歷史是一部充滿壓迫與奴役的歷史。在最近幾個世紀,尤其是在英國人控制南亞地區時期,帕萊揚人成為卑賤的僕人。英國人將帕萊揚人稱作是「被壓迫族群」。直到今天,許多帕萊揚人的社會地位依然很低,不能享受經濟和教育機會。在古代,帕拉揚人並不是這樣,他們曾經是一個強盛的大族群,具有很高的社會地位,許多人繼承了祖先的大量財產。有些學者說他們原是一個強盛的佛教族群,後來在印度教興起下,成為一個受壓制的族群。雖然這樣,今天,帕萊揚人的社會地位正在發生改變,族人中出現了一些有影響力的學者、演藝界明星和政治家。這些改變有助於帕萊揚人從中找到希望。 帕萊揚這個字在泰爾文的意思是「鼓」,因為帕萊揚人通常都在婚禮或喪禮中擔任鼓手。但願帕萊揚人懂得在耶穌那裡找到希望!雖然他們被征服,但最重要的是,帕萊揚人其實是最高神的臣民與子女,是要被神呼召入聖潔光明國度者。他們的盼望是在那當號角吹響時,那要再來的萬王之王裡面。

●祈禱帕萊揚人經歷「就是基督在你們心裡成了有榮耀的盼望。」的時刻(歌1:27)

斯里蘭卡 維拉蘭人 Vellalan
查瓦哈爾(Jawahar)站在電腦前,一邊拍手,一邊對媽媽說:「唏,媽媽,如果每個網頁的內容都不同,我如何才曉得我們維拉蘭人的準確歷史?」媽媽拉過一把椅子,坐在電腦前面,看著兒子在谷歌上找到的有關維拉蘭人的網頁。維拉蘭人是印度南部和斯里蘭卡的一個族群。查瓦哈爾誇張地說:「一個網頁說我們是土地所有者,另一個網頁說我們是軍人種姓,還有一個網頁說我們是會計師。不過所有網友都承認,我們講泰米爾語,是印度教徒。」媽媽微微一笑說:「我們維拉蘭人實際上是由這三種人組成的。外人覺得我們非常複雜,是因為我們這個族群分別居住在斯里蘭卡和印度南部。」 三十萬五千維拉蘭人居住在斯里蘭卡,另外二百多萬維拉蘭人居住在印度南部。維拉蘭人是高種姓族群,因為在歷史上,他們的祖先是軍事專家和生產糧食的地主。 與許多高種姓印度教徒一樣,維拉蘭人抗拒福音。維拉蘭人講泰米爾語,這是印度基督教宣教士所講的語言。維拉蘭人可以找到泰米爾語的全本聖經以及其他福音資源。目前有一些講泰米爾語的團契,遺憾的是,當中仍未有維拉蘭人進去。

●祈禱基督徒將泰米爾語的聖經廣泛分發到維拉蘭社區中。
●祈禱講泰米爾語的事工作為神的使者,前往維拉蘭人中間。

斯里蘭卡 安巴拉瓦希人 Ambalavasi
貝勞伊(Beloy)與家人住在一起,他家的旁邊就是斯里蘭卡北部的一座印度教寺院。作為一個安巴拉瓦希人,貝勞伊經常在宗教儀式上幫助寺院的僧侶。在當地的寺院中,不同的種姓有不同的任務,例如有的種姓負責清掃神廟的臺階,有的種姓負責裝飾神龕,有的種姓負責制作花環。貝勞伊所在的種姓負責向人們講解印度教傳統,此時他們可以佩戴「神繩」。通常只有婆羅門(Brahmin)才能佩戴神繩,不過地位較高的安巴拉瓦希人也可以佩戴。 雖然安巴拉瓦希人和婆羅門肩並肩地一起勞動,但有一個禁忌將兩者分開,那就是貝勞伊等安巴拉瓦希人不允許進入供奉主神的內殿。只有婆羅門能夠進入內殿。雖然貝勞伊可以向人們講解印度教傳統,但他不能直接接近他所崇拜的主神。 使徒多馬(Thomas)在許多世紀之前將福音帶往南亞地區。多馬用一生的時間,向貝勞伊的祖先們介紹基督,只有在基督裡,人才能夠直接接近唯一真神。感謝主,在印度的一些地方,高種姓族群正在歸主。

●祈禱印度基督徒向安巴拉瓦希人指引通往神的道路。
●求主把異夢和異象賜給安巴拉瓦希人,帶領這個族群往生命之路上跟隨基督。
●求聖靈撼動安巴拉瓦希人的內心,讓這個族群尋找直接親近神的道路,這就是主耶穌基督,祂是道路、真理、生命。

斯里蘭卡 毗濕瓦卡馬人 Vishvakarma
穆內什(Munesh)驕傲地走在潘查‧拉塔斯神龕之間。1300年前,毗濕瓦卡馬人的祖先在印度南部泰米爾納德邦的天然岩石上,雕刻出這些傑作。神龕的整體設計讓人感覺這裡好像是一座城市,有各種各樣的房頂、地面和圓柱。這些神龕為印度南部各地和斯里蘭卡寺院與神龕的設計者提供了源泉與靈感。穆內什的祖先們建造並裝飾了當地的所有寺院,其中許多寺院被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毗濕瓦卡馬人的名字來自印度教神靈毗濕奴(Vishnu),印度教徒相信這位神靈創造了宇宙。維什努創造宇宙之後,將他的創造性才能賦予使用他名字的族群。在神龕中,毗濕瓦卡馬人樹立了一塊巨石,上面有五層雕像,一層比一層複雜。一些逼真的獅子雕像看守著神龕的入口。穆內什驕傲地注視著巨石上五層雕像的複雜細節,以及巨石周圍栩栩如生的動物雕像。在建造供奉神靈的寺院方面,毗濕瓦卡馬人展示了大師般的卓越技能。但毗濕瓦卡馬人還不知道真正的造物主已經將他們安放在他的創造裡,讓他們榮耀他的名字,讓他們展示他的形象。

●祈禱創造了毗濕瓦卡馬人的唯一真神讓這個族群通過福音、夢境和異象看到他。
●祈禱印度南部和斯里蘭卡的福音宣教士與毗濕瓦卡馬人分享福音,讓這個族群知道,基督才是那活石靈宮的房角石,父神希望他們成為基督的身體--教會的一部份,被祂建立,得豐盛生命。

(來源:http://www.missionpathway.org /2011年七月斯里蘭卡)
 
承蒙 宣教日引-萬民福音使團 惠允刊載,特此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