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2014-10-20發佈


認識、關懷普世未得之民
2014年12月拉賈斯坦


國王的土地—粉紅色的拉賈斯坦 
整理:穎穎
資料來自:Rajasthan: The Land of Kings ~ by Keith Carey

表面上,拉賈斯坦(Rajasthan)一切都很好。那是一個到處散發異國情調、擁有悠久歷史和豐富多彩的旅遊好地方。但其實拉賈斯坦邦是印度教武裝人員在政府中擁有強大影響力的地方,他們對不信奉印度教的任何人都充滿懷疑與敵意。這種情況是有原因的,因為歷史上穆斯林軍隊曾經入侵拉賈斯坦邦,並長期控制這裡。拉賈斯坦邦靠近沙漠,是一個酷熱、乾燥、但色彩鮮明的地方,首府齋普爾(Jaipur)又稱「粉紅之都」,因為當地有許多用粉紅色沙岩建造的房屋。女人們喜歡穿色彩鮮豔的服裝;男人們則佩戴巨大的頭巾,給遊客留下深刻印象。本月,我們將關注講拉賈斯坦語的各個族群。

幾百萬人使用的語言
多年來人們一直激烈爭論到底拉賈斯坦語是不是一種獨立語言呢?一些語言學家認為拉賈斯坦語只是印度語的一種方言;拉賈斯坦語研究中心(CRS)則認為拉賈斯坦語是一種獨立語言。拉賈斯坦邦的地方政府早已承認拉賈斯坦語是一種獨立語言,但印度中央政府並沒有承認。 無論拉賈斯坦語是否一種獨立語言,還是印度語族的一種方言,大部分人都同意在拉賈斯坦有幾個很大的語族,每種語言都有幾百萬使用者,包括巴格里語(Bagri)、謝卡瓦提語(Shekhawati)、瑪律瓦里語(Marwari)、頓哈尼語(Dhundhani)、哈勞提語 (Harauti)、梅阿里語(Meari)和梅瓦提語(Mewati)。

拉賈斯坦的歷史
大部分講拉賈斯坦語的人居住在拉賈斯坦邦——一個擁有悠久歷史,能激發無數藝術家的靈感,創作了無數戰爭小說和史詩電影的地 方。拉賈斯坦邦位於印度的走廊地帶,幾百年來穆斯林軍隊不斷從這裡經過,入侵印度次大陸。當地人為了抵抗入侵者,不惜付上生命的代價。其中最強大的入侵者是莫古爾人(Moghuls),他們最終建立了一個長久的帝國,從十六世紀到十八世紀初期一直統治印度。 後來,莫古爾人遇到拉賈斯坦人,尤其是拉吉普特人(Rajputs)(意思是「國王」),他們強勢地統治不少拉賈斯坦邦,稱為「國王的土地」,使莫古爾帝國不得不妥協,與他們平分權力。而拉吉普特人勇敢與軍事才能,給好戰的莫古爾人留下深刻印象。十八世紀初期,莫古爾帝國因為內部紛爭,開始走向衰敗,拉吉普特人利用這個機會,徹底擺脫了莫古爾帝國,獲得了獨立。 不久,馬拉塔人(Marathas)和品達里人(Pindaris)擊敗了拉吉普特人,他們只好接受新的統治者--大英帝國。英國人允許拉吉普特人實行地方自治。
今天,由於塔庫爾沙漠(Thakur Desert)的炎熱氣候和多沙土壤,大部分拉賈斯坦的土地都不適合耕種。儘管如此,農業和畜牧業仍然是拉賈斯坦重要經濟來源。除此,在拉賈斯坦的科塔市有幾家著名的化工與工程公司,資訊工業(IT)也正在迅速發展中。另 外,拉賈斯坦的旅遊業非常發達,每年都吸引許多遊客來到這座充滿異國風情的城市,許多曾用於軍事目的的宮殿和城堡,也都被改建成豪華旅館。 
表面上,拉賈斯坦正邁向欣欣向榮中。然而,在經濟、旅遊的蓬勃發展中,我們要看到拉賈斯坦的另一面:拉賈斯坦有89%的人口信奉印度教;穆斯林佔總人口的8.5%,其他是錫克教徒和耆那教徒,而基督徒只有總人口的千分之一,主要分佈在部落和低種姓的達利特 (賤民)社區中。
我們更要看到在拉賈斯坦這個過去屬靈十分貧瘠的地區,目前已經有三十萬基督徒!1994年是我們第一次為拉賈斯坦禱告,過去這二十年神垂聽禱告,教會的數量大幅度增加,這地方發生了重大的屬靈突破!今天,儘管基督徒經常遭受印度教武裝人員的迫害,但依然有一百六十五個基督教組織和教會在這地為主作見證。 

宣教士傳記 納蘭德拉•提瓦里 Missionary Biography, Narendra Tiwari 
納蘭德拉•提瓦里的婆羅門家庭分裂成兩派,分別支持兩種不同的生活哲學:一派同情共產主義;另一派則贊同激進的印度教武裝組織(Rastria SwaimSawak Sangh,簡稱RSS)。而納蘭德拉身為一個年輕人,更傾向于RSS。納蘭德拉的父親是一位印度教導師,崇拜死亡女神杜爾加(Durga)。納蘭德拉十二歲那年也受訓成為印度教導師,一年後在父母安排下與一位同樣是婆羅門背景的女孩卡林迪(Kalindi)結婚。 納蘭德拉從小在暴力和衝突的環境中成長,成年後很自然就會選擇毆打那些不服從RSS命令的人。有一天,納蘭德拉與幾個朋友一起「對付」一位相信耶穌的低種姓農民——桑托什(Santosh),但他的朋友實在太粗暴了,連納蘭德拉也不得不把他們送走,而自己則 決定留下來與桑托什談談。在交談過程中,這位被欺壓的農民提出了一個讓他不停思考的問題:「提瓦里先生,我並沒有說你必須放棄家庭、宗教、父母、社會、文化和奢侈生活,但終有一天,神會審判你,請問你是否已準備好在神面前回答問題嗎?」納蘭德拉一夜未眠。第二天他去找桑托什,問他那位審判主的名字。於是桑托什把福音介紹給納蘭德拉,並且為他禱告,隨後邀請他參 加一個家庭聚會。聚會中每個人都充滿愛心,讓納蘭德拉非常感動。最後,他決志相信耶穌。

我們要繼續禱告 
1. 印度教武裝人員以野蠻方式攻擊教會、孤兒院和醫院,連一些世俗、溫和的印度教徒也表示抗議。印度教武裝分子充滿仇恨 的攻擊與基督徒充滿愛的克制形成鮮明對比,祈禱這種對比讓無數印度人歸主。
2. 請為拉賈斯坦邦的未得族群代禱,尤其是當地的穆斯林麥奧人和高種姓印度教徒。 拉吉普特人和查特人也需要我們的代禱,因為他們對福音毫無反應。
3. 祈禱盡快能有人翻譯瑪律瓦里人、比爾人 和瓦格里人的聖經譯本和其他福音材料。
4. 祈禱電影耶穌傳能翻譯成坎札爾人、吉拉 西拉吉普特人、阿迪瓦西人、瓦格迪人、 米納人和巴格里人的語言。天父,為正在向婆羅門宣教的信徒們,特別是低種姓的信徒們,能有足夠的智慧、愛心與忍耐祈禱。祈禱在印度這個深受種姓制度影響的國度,能夠看到越來越多在基督的愛中一切不公平、隔閡都被粉碎的見證,讓人與人之間能享受真正的愛,大家在愛中沒有懼怕。奉主的名求,阿們。

宣教士傳記 納蘭德拉•提瓦里(二) Missionary Biography, Narendra Tiwari 
納蘭德拉信主以後,馬上受到來自家庭和RSS的雙重逼迫和威脅,他只能前往烏塔爾邦的聖經學院(Assemblies of God Bible School)接受裝備, 隨後繼續到加爾各答的門徒培訓學院(YWAM Discipleship Training School)。 在接受裝備的期間,納蘭德拉與妻子卡林迪重修和好。雖然過去納蘭德拉經常毆打卡林迪,讓這段婚姻蒙上難以磨滅的陰影,但卡林迪還是決定要與他復合,因為她親眼看到自己丈夫的生命變得不一樣了。不久之後,卡林迪決志信主。在門徒培訓學院時,神更新了納蘭德拉對愛的認識,使他願意去愛那些逼迫他的家人,願意尋求與他們和好。納蘭德拉有很清楚的感動要將福音傳遍印度,他在自己的見證中表明:「我願意向印度各階層的普羅大眾分享福音。」從1998至2007年,納蘭德拉一直參與青年使命團(YWAM)在恒河沿岸印度 教聖城——瓦拉納西的植堂事工。在他的帶領之下,當地會眾由四十人增加到一百人。納蘭德拉也在烏塔爾邦各地建立了二十個家庭團契,大部分成員都是擁有印度教背景的信徒。

天父,我們要祈禱YWAM在瓦拉納西的宣教事工能持續成長,讓當地教會能強大,充滿三一神的能力;也求父大大祝福目前在烏塔爾邦各地的 YWAM宣教事工,讓福音在這座城市生根建造,並將三一神的恩典從這裡流傳到印度大大小小的城鎮。奉主的名求,阿們。 

宣教士傳記 納蘭德拉•提瓦里(三) Missionary Biography, Narendra Tiwari 
2007年7月,納蘭德拉將YWAM在瓦拉納西的宣教事工交給三個年輕人,並宣告說:「神每天都按照他的形象改變這座城市,今天我們已經可以看到差異。神正軟化這地方的人的心!」在納蘭德拉的事奉經歷中,雖然大部分事工是在瓦拉納西,但他在烏塔爾邦農村地區也開始了許多事工,其中他與YWAM一起在七十個村莊展開了宣教事工。納蘭德拉有一個特殊的挑戰,就是要接近博吉普爾人,也就是烏塔爾邦最大的族群,他們在農村和城市都具很大的影響力。博吉普爾人講印地語的一種方言,也就是印度一些最受歡迎的電影所使用的方言,因此如果能帶領博吉普爾人 歸主,將會影響印度北方所有的印度教徒。納蘭德拉還有另一項挑戰,就是該如何接近他的家人,尤其是他擔任印度教導師與神職人員的父親。

天父,感恩我們過去幾天能從資料中認識宣教士納蘭德拉,看見在印度高種姓婆羅門當中,有父揀選的人;看見從小在印度教熏陶下、又在暴力和衝突環境中成長的人,父依然可以呼召他成為事奉的器皿。父阿,求你在納蘭德拉的大家族中透過他成為恩典流通的管道,帶領這家族許多人歸主,使他們對印度教社會產生巨大影響,讓許多人走入神的國度。也為正在印度北方的博吉普爾人中開始的宣教事工禱告,求父眷顧、保守,讓福 音能在這印度教盛行的地區廣傳。奉主名求,阿們。

拉賈斯坦的謝卡瓦提族人 Shekhawati Speaking Rajasthanis
拉賈斯坦邦是印度西北部與巴基斯坦東南部的交界地帶,在當地語言中,「拉賈斯坦」的意思是「國王的土地」,或拉賈之地,是印度武士階層拉吉普特人的家園。歷史上,拉吉普特人一直是印度的軍事領袖。這族群中的一個分支——謝卡瓦提氏族,自稱是偉大的武士馬哈拉奧•謝卡(Maharao Shekha)的後裔;謝卡瓦提騎兵非常出色,遠近聞名。 五百多年來,謝卡瓦提人一直統治拉賈斯坦邦西北部的全部地區。謝卡瓦提統治者在當地修建了五十多個堡壘和宮殿。宮殿的圍牆上有色彩鮮豔的壁畫,描繪了謝卡瓦提人的文化和歷史。拉賈斯坦邦首府齋普爾的建築物,尤其是粉紅色灰泥建築物,明顯是受到謝卡瓦提人的影響。拉賈斯坦邦這座有三百萬人的首府城市,在歷史上曾經是謝卡瓦提人的誕生地。大部分謝卡瓦提人是印度教徒,少數是穆斯林。他們都需要接受耶穌基督作為他們的救主。

天父,祈禱聖靈動員拉賈斯坦邦中人數很少的基督徒,讓他們與每個村莊以及齋普爾市中的謝卡瓦提人分享福音。祈禱這個擁有皇族驕傲歷史承傳的族群願意謙卑承認耶穌基督是萬王之王,成為神的大軍的一部分。奉主 的名求,阿們。

講瑪律瓦里語的拉賈斯坦人 Marwari Speaking Rajasthanis
德里(Delhi)的一位著名瑪律瓦里商人認為,每個瑪律瓦里人的都含有商業元素,他說:「即使我們不去修讀任何商業文憑,也會是最優秀的商人,因為我們從童年開始就每天被灌輸商業知識和價值觀,早已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了。」一千萬瑪律瓦里人居住在印度的拉賈斯坦邦。雖然拉賈斯坦語是這個邦的官方語言,但有20%的當地人講瑪律瓦里語。 瑪律瓦里人具有企業家的天賦。根據《2005年福布斯手冊》介紹:「瑪律瓦里人敢於冒險,具有創新和創造精神。」全球億萬富翁中有2%是拉賈斯坦邦的瑪律瓦里人。瑪律瓦里人通常在家族或社區內從事商業活動,他們的金錢往來一般以口頭方式完成,因為他們相信這樣的方式可以讓人遵守承諾。大部分瑪律瓦里人是印度教徒。估計有大約一萬瑪律瓦里人是基督徒。目前仍然有四千多個瑪律瓦里村莊從未聽到過福音。電影耶穌傳、新約聖經和福音影音材料早已經翻譯成瑪律瓦里語。

天父,我們要為驕傲、富有的瑪律瓦里族群禱告,求聖靈為他們預備一顆謙卑的心,讓他們在聽到福音時,願意承認那是真理,並且願意接受主耶穌的救恩。感謝在瑪律瓦里人中已有約一萬個基督徒,懇求聖靈親自動員瑪律瓦里基督徒,讓他們積極地將福音帶到每個瑪律瓦里村莊,尤其那四千多個還未聽到過福音的村莊。奉主名求,阿們。

講哈勞提語的拉賈斯坦人 Harauti Speaking Rajasthanis
「這天國的福音要傳遍天下,對萬民作見證,然後末期才來到。」(馬24:14)以上這節經文中的「萬民」最好的翻譯是——「所有族群」。語言學家說世界上有11,627個族群擁有自己的種族和語言特徵,其中有6,739個族群是福音未得族 群,而印度拉賈斯坦邦的科塔地區(Kota area)的五十五萬哈勞提人就是未得族群。據我們所知這族群大部分人是印度教徒,少數是穆斯林,而基督徒還不到總人口的1%。經文告訴我們,耶穌要求我們在印度這個人口稠密的國家與所有族群分享福音。只有讓所有族群都聽到他的福音,耶穌才會再次降臨!哈勞提人向來遵守印度教的生活方式,這種方式與其說是一種神學或信仰,不如說是一種生存手段。印度教沒有創建者,沒有先知,沒有教義系統,更沒有 一位公義的救主。新約已經翻譯成哈勞提語,但目前還沒有已知的宣教機構向哈勞提人宣教。

天父,祈禱講哈勞提語的拉賈斯坦人能聽到基督教廣播節目,讀到福音書藉,觀賞到電影耶穌傳。求父以超自然的方式,讓這個到目前為止還沒有 人向他們宣教的族群能認識三一神。求父拯救哈勞提人的主要首領,讓這些首領大膽地在自己的社區中宣講福音。奉主的名求,阿們。

拜拉吉苦行僧 Bairagi Ascetics
許多拉賈斯坦印度教徒正在寺院中走來走去。一個拜拉吉苦行僧坐在地上,雙眼凝視前方,一邊晃動身體,一邊沉思冥想。他身上只穿著單薄的衣服,幾乎完全感覺不到周 圍的寒意。他的前額畫著紅線和黑線,頭髮編成髮綹,一身白色長袍,讓他看起來是一位深受尊敬的聖人。不過,還要等到 在第二天的遊行中,人們才會知道他的身份。那年,他毅然放棄了自己的身份,甚至放棄了自己的名字,一心一意成為印度教神靈「羅摩」(Rama印度教主神仳濕奴的第六個化身)的虔誠信徒。明天,在遊行中,人們將會把他作為「坐在銀色寶座上的羅摩」般看待。 拜拉吉苦行僧是一個非常虔誠的印度教婆羅門群體,他們不是根據種族特徵形成,而是根據宗教傳統形成的。印度有三百二十萬拜拉吉苦行僧,其中一百萬人住在拉賈斯坦邦。 在成為苦行僧之前,這些聖人必須放棄所有個人身份,甚至要將名字改為「奴隸」,他們一心仿效「羅摩」過著一個苦行的生活,比如終生不理髮,只穿最少的衣服等。他們整日沉思冥想,或者舉行其他宗教儀式。拜拉吉苦行僧講拉賈斯坦語,他們可以通過許多拉賈斯坦語的福音材料認識耶穌,包括完整的聖經譯本、福音廣播節目、書藉、錄影帶等。這群體目前還沒有已知的基督徒。迫害和羞辱讓這個封閉的群體很困難接受主。

天父,我們要為一百萬人在拉賈斯坦邦的拜拉吉苦行僧禱告,懇求天父開他們的心眼,能夠明白主耶穌才是惟一的救主;求父動員代禱大軍,為癡迷於虛假神靈的拜拉吉苦行僧代禱,使他們有越來越多人回轉歸向三一神。天父,求讓在印度教婆羅門群體中流傳很久的宗教傳統能夠被粉碎,而不是繼續一代一代被轄制拜拉吉苦行僧。奉主的名求,阿們。

巴迪人 Badhi People 
蘇查什(Suchash)是一名木匠,他正用力地鋸一塊大木頭,「砰」的一聲,一小截木塊落在地上。蘇查用毛巾擦了擦額頭的汗水,發現他的顧客已經來了,他趕快招待顧客坐下喝一杯茶,兩人邊喝邊聊起來。這位顧客是基督徒,他說起耶穌曾經也是一位木匠,蘇查什感興趣地問: 「如果耶穌像我這樣整天都在鋸木塊,哪裡還有時間向人們介紹神呢?」顧客回答說:「耶穌不是終生都是木匠。聖經說耶穌來是為了拯救世人,我們不藉著耶穌的救恩,沒有人能夠直接去到天父的身旁。」蘇查什不以為然地說:「我們家族所有人都崇拜氏族神靈卡利馬塔 (Kalimata),對我們來說這已經足夠了。」顧客皺了皺眉頭說:「卡利馬塔能夠使死人復活嗎?卡利馬塔能夠創造萬物嗎?」蘇查什回答說:「當然不能,但有其他的神靈能夠做到。」那天晚上,蘇查什無法入睡,他一直想著午間的一席談,很想瞭解這位創造宇宙萬物的神。雖然以上是一則虛構的故事,但卻極可能發生在巴迪人中,因為這族群許多人是木匠和日間臨時工人,許多人是第一次有機會聽到福音。

天父,我們要求許多巴迪人有第一次聽到福音的機會,不只有第一次,而且當他們想多知道主耶穌的救恩時,有信徒或宣教士以溫柔謙和的態度與他們分享,回答他們的問題,引領他們找到真正的救主。奉主的名 求,阿們。

梅哈爾人 Mehar People
「你臉上的污跡讓你看上去好像是寶萊塢的電影明星喔!你今晚會在孟買唱歌嗎?」謝拉(Sheila)跟她丈夫的弟弟康克提(Konkti)開玩笑。康克提有些害羞,他紅著臉低下頭,用毛巾擦去剛才參加足球比賽時沾到臉上的污跡。謝拉忍不住笑了起來,繼續地說:「我看你喔,可以和你的寶萊塢公主塗一 樣的圖案在臉上,一起盡情地演唱,然後你們可以……」 謝拉說到這裡,突然停了下來,然後很快地低下頭假裝什麼都沒有說過,因為她看見康克提的妻子走了進來,而她的家婆也跟著進來了。謝拉快步走回自己的房間,聽到康克提在後面開始開懷大笑,和家婆問康克提:「你們在講什麼那麼好笑?」這是一個梅哈爾人的家庭,他們屬於低種姓印度教族群,有約68,000人,主要住在拉賈斯坦邦。人類學家發現梅哈爾是屬於「作弄式關係」(joking relationship)的小群體,他們喜歡與異性的弟妹開玩笑,但對同性的哥哥或姐姐 卻顯得嚴肅、規矩和不敢造次。如果岳母或家婆到來,他們就必須迴避到不同的房間。關於這種習俗,在辛格(K. S. Singh)的著作《拉賈斯坦邦的印度人》 (People of India: Rajasthan)一書中有更多的細節。根據約書亞計畫的介紹,梅哈爾人全部是印度教徒。這個族群的社區中應當有基督的存在。

天父,懇求保佑基督徒梅哈爾人的家庭、村莊和社區,使他們的家庭關係 因著有基督的愛澆灌,能夠真正和睦和諧,在非信徒族人面前為主作美好見證。也求父吸引梅哈爾人歸向三一真神,在這族群中出現屬靈復興。奉主的名求,阿們。

巴吉加爾人 Bajgar People 
一位巴吉加爾老婦人尖銳的歌聲響徹山谷,她的孫女正伴隨音樂的節奏跳舞,兩人努力讓觀眾欣賞她們的表演。觀眾中有城鎮的幾位長者,他們一邊欣賞一邊圍坐在樹下,試圖解決他們最近遇到的土地糾紛問題。台上的女孩正輕盈地跳著舞,那舞蹈是她姐姐教她的。此時,不停旋轉的女 孩一眼望到穿得漂亮、整齊的村長女兒正走過來。恍神之間,女孩的舞步一下子跟不上節拍,只好稍停下來。她下意識看了看自己身上那套破舊的衣服,又梳理 一下她那有點凌亂的頭髮。 「快點跳舞啊,小姑娘!」觀眾席傳來一個女人的叫聲。女孩趕快繼續又跳起舞來,心想:「唉!這女人這樣一叫,應該會把村長 女兒的注意力吸引到我身上吧……」女孩心中百感交集,想到她和村長的女兒同齡,但命運卻如此大差距,她從小可以不愁吃穿,還可以去學校讀書識字,而自己卻只能在這裡賣藝討生活。 女孩不停地跳舞,一直到舞曲結束為止。隨後,她跑到奶奶身邊,依偎在奶奶的懷裡。女孩希望自己也能夠上學,將來可以過更好的生活,但她知道這只是一個永遠達不到的夢想。 巴吉加爾人的社會地位很低,大部份人都缺少教育機會,無法改善現有的生活。這個族群中只有極少的基督徒。

天父,懇求差派人前往巴吉加爾人中,學習以前的宣教士,關心他們的需要,辦教育教導他們讀書識字,使他們有機會改善一代一代貧困的問題。 求聖靈開啟他們的心扉,讓他們體會到三一神的愛,使他們全族人能接受福音。求父讓巴吉加爾人生活和靈裡的需要,都經歷到三一神豐富的恩典和供應。奉主的名求,阿們。

拉提亞人 Rathia People 
下午的陽光正斜斜投射房內,阿米莎(Amisha)正在用線將多色珠子串連一起,構成一幅精美的圖案。阿米莎是三個孩子的母親,靠賣手工藝品養活一家人。他們家曾經擁有過一小塊土地和兩頭牛,丈夫每日耕種,她則打理家務、照顧孩子,一家幾口的生活還過得去。但是,去年為了償還丈夫的欠款,他們被迫將家產全賣掉。阿米莎的手靈巧地串連著珠子,腦子卻想著其他事情。她想起以前一家人的生活雖然並不富有,但總算不愁吃穿,直到幾年前的那個晚上,她丈夫踉踉蹌蹌地回到家中,滿口都是村子小店賣的廉價酒的味道。看到喝得那醉醺醺的丈夫滿口胡言亂語,阿米莎馬上意識到——厄運降臨了。阿米莎的父親也曾酗酒,並且因此耗盡了家中所有錢財。她知道自己和孩 子們將要被逼過著極為艱辛和貧困的生活,就像她小時候和姐妹們的痛苦遭遇一樣。那時阿米莎的父親整日沉迷於酒精中,用大部分錢來買酒狂飲,甚至把養活一家人的錢也花盡,她們幾姐妹經常是餓著肚子睡覺的。阿米莎不想她的孩子也要過這樣的生活,決定自力更生地學習用珠子編項鍊的手藝,自己來養活孩子們。

天父,懇求將拉賈斯坦邦的拉提亞人從酗酒與貧窮的惡性循環中解救出來。祈禱基督拯救萬民的愛,能讓拉提亞人回到慈愛的天父懷中,不再用酒精或其他任何事物來滿足自己,單單讓父滿足他們生命每個層面的需要。奉主的名求,阿們。

薩加拉人 Sargara People 
維傑(Vijay)擦去額頭上的汗珠,然後高高舉起斧頭用盡全身力氣,劈砍地上的木頭,將木頭砍成一小塊一小塊。強烈的陽光照射在維傑赤裸的後背,沙漠的酷熱讓他不由得張開口,很想喝一點水。維傑知道附近一個瓦盆(earthen pot)有水,但他努力克制自己不去喝,因為那個瓦盆屬於「不可接觸的賤民」。維傑是一個薩迦爾人,從來不會接受來自賤民的任何東西。他忍著口喝的不舒服感覺,咽下一點點口水,讓口腔略微潤濕一些,便繼續劈砍木頭。一直到傍晚工作完畢,維傑拖著又累又渴的身體走回家,半途中他看到一幢房子旁邊有一口水井!他再也忍不住了,想也不想便馬上將斧頭扔在地上,用衣服擦了擦滿是汗水的雙手,想辦法從水井中取一些水喝。他有點擔心:「是否會讓人看到我偷喝這裡的水呢?」 這幢房子屬於一個高種姓家庭,如果被人看見他偷喝這家的水,將會遇到很大的麻煩。維傑匆匆地喝了幾口水,便迅速地離開。維傑的心情很沉重,因為他意識到一件很荒謬的事實:「我把別人看為是賤民,別人也把我看為是賤民。為什麼我們要以這種方式生活呢?」

天父,祈禱拉賈斯坦邦的薩加拉人認清種姓制度的荒謬,從而深思每個人都是按神形像所造的,在神眼中看為十分珍貴。求父使他們早日能夠認識聖經完全不一樣的價值觀,並且渴慕過一個順服全能、慈愛的真神的生命。我們也懇求已經傷害許多人的種姓制度,能在印度社會被杜絕。特別 為低種姓的人遭受極不公平的對待,甚至有婦女被強暴,懇求公義的主為他們伸冤,讓他們早日脫離這種困境。奉主的名求,阿們。

贊萊人 Zamrai People
想像有一種非常小的鳥,不停地從一個地方飛 向另一個地方,只會和同種的小鳥交配、結交朋友。贊萊人就像這隻小鳥!他們不停地從一個臨時工作的農場遷移到另一個農場;女人則編織籃筐在市場 上出售。他們只在族群內通婚,但族群人口只有七千三百人而已。只有極少的贊萊人能夠識字閱讀。他們的母語是尼馬里語,不過大部分人講印地語,以便與族群之外的人們交流溝通。耶穌為贊萊人死,而贊萊人卻不認識耶穌。這族群目前還沒有已知的基督徒,也還沒有人與他們分享神的愛與福音。誰願意成為一隻小鳥飛到贊萊人身旁,用他們的語言告訴他們關於為他們而死的耶穌的故事?誰願意像耶穌那樣道成肉身來到贊萊人中間?

天父,祈求差派人將福音帶給贊萊人,求聖靈此刻就揭去蒙蔽贊萊人雙眼的面紗,讓他們亳無攔阻地看到耶穌的愛與救恩。祈禱宣教機構以符合當地文化、傳統與生活方式的方式在贊萊人中建立教會。祈禱贊萊人的首領帶領整個族群走向唯一永活的真神。奉主的名求,阿們。

萊加爾人 Raigar People
「賤民是一個冒犯的稱呼… … 」加內什 (Ganesh)坐在一張長凳上,一邊製作皮革涼鞋一邊說:「在這條小路還沒修建以前,我們根本不知道外面發生了什麼。那時高種姓的喬杜里(Choudury)先生允許我們進入他的屋內觀賞電視節目,我們才知道一點外面發生的事。如果不是得到喬杜里先生的允許,我們絕對不會進入他的屋子,也不會走他每天走的路。我們很感謝他的仁慈。」 萊加爾人居住在印度巴基斯坦邊境的印度一側。「萊加爾」一詞的意思是「制革工人」。萊加爾人每天的工作便是處理死亡動物的皮,因此在過去許多個世紀,一直都被視為是賤民,因為那是「不潔淨」的工作。今天,許多萊加爾人開設鞋店,用皮革製作各種時尚的鞋子;也開始有萊加 爾人接受較好的教育,獲得較高薪水的工作。全部萊加爾人是印度教徒,雖然他們已經可以找到當地語言的聖經、電影耶穌傳、福音讀物和福音影音材料,但這些福音資源似乎不能感動他們的心。

天父,懇求差派信徒/宣教士去接近828,000萊加爾人,向他們展示耶穌的愛,展示神的國度。祈禱聖靈感動、教導、帶領這許多失喪的靈魂回到父的懷抱中。讓三一神那無條件、永不止息愛,深深觸動長期被歧視的萊加爾人的心。奉主的名求,阿們。

麥格瓦爾人 Meghwal People
奇特拉(Chitra)正在一塊柔軟的紅色布料上編織著複雜的刺繡圖案,一聽到媽媽在不遠處喚她,便馬上放下手上的功夫,站起來走向一間泥磚搭建的房屋。這屋內塗滿色彩鮮豔、引人注目的圖案,牆上還鑲嵌著一面鏡子。在印度最貧窮、最荒涼的地方,竟然有如此鮮豔色彩、用心佈置的房屋,真是難得。奇特拉進到屋內,看到媽媽哀傷的表情時愣住了:「發生了什麼事情,媽媽?」「他們說我沒有向寺院表達足夠的敬意,所以開除了我的教籍。」聽到這個壞消息,奇特拉一時也六神無主,只能和媽媽無助地抱在一起痛哭。她們的哭聲連房外都可以聽到。 開除教籍意味著以後媽媽將會被村民們孤立,而奇特拉的家庭也將不會得到任何支援和幫助,更加不會再有人願意與他們交往。這是麥格瓦爾人(註)眾多邪惡習俗的其中一個。印度憲法允許低種姓民眾獲得特別的優惠待遇,以補償他們因低種姓而處在不利的地位。儘管如此,低種姓民眾的生活依然非常困難。一些印度教徒甚至認為這些人被稱為「印度教徒」,僅僅是出於政治原因。註:在當地語言中,「麥格瓦爾」的意思是「雲」。麥格瓦爾人相信自己的祖先是一位能夠製造雲和雨聖人。

天父,祈禱差派印度當地的基督徒/教會,或海外宣教士把福音帶給麥格瓦爾人。雖然這族群絕大部分人是文盲,但求父讓前去的人能透過大量的福音影音材料,幫助這族群認識深愛他們,看他們為珍寶的三一神。祈禱麥格瓦爾人理解並接受福音,並有負擔將福音延伸到當地其他族群當中。奉主的名求,阿們。

比爾人 Bhil Peoples
根據一位研究南亞的美國密蘇里州大學人類學教授,克拉倫斯•馬婁尼 (Clarence Maloney)的介紹,1974年時比爾人的人口約三百萬。目前,根據約書亞計畫的介紹,比爾人的人口約有一千三百萬,操幾種當地的語言。大部分比爾人居住在印度的西部和東北部,少數人住在山區、平原或臨近阿 拉伯海的地區。比爾人通常是臨時工人、守衛、農場勞工或放牧人,他們只受過 很少教育,所以收入極少。上世紀結束的時候,比爾人經歷了一次宗教覺醒,這次覺醒不僅產生了一個 新的印度教派,而且產生了幾個基督教會,原因是當時有基督徒預言即將發生饑荒,結果這個預言成真。比爾人除了崇拜印度教神靈哈努曼(Hanuman)和濕婆(Shiva專司毀滅之神)之外,令人驚奇地他們也開始崇拜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的聖徒。此外,比爾人還會拜老虎、蛇、當地神靈和祖先;薩滿教在比爾人的社區中也很常見。比爾人當中已有一些基督徒,有當地主要語言的聖經。目前還沒有足夠的宣教士前往比爾人當中服侍。

天父,我們要祈求比爾人能辯明眾多神明中,只有一位是獨一真神,只有十字架能帶給他們救贖。聖靈啊,你知道他們心中的攔阻,懇求聖靈此刻 就挪開這些攔阻,讓比爾人能相信主。但願有足夠宣教士願意擺上,能讓 這個族群早日福音化。奉主的名求,阿們。

巴格迪比爾人 Bagdi Bhil People
蘇佩維拉(Supewela)皺著眉頭,提著一大袋濱豆從市場走回家。她知道自己再次受騙了。剛才她在市場上付給一位商人一張二十盧比紙幣,商人拿在手上拍了拍、翻了 翻,這張二十盧比的紙幣瞬間竟然變成了兩盧比的紙幣!商人一口咬定了她剛才付的就是兩盧比紙幣。巴格迪比爾人是屬於比爾人的一個小族群,居住在印度東部的西孟加拉邦以及鄰國孟加拉。巴格迪比爾人大部分是農民和臨時工人,少數人是石匠和漁民。這個族群約有三百五十萬人,大部分人只接受過有限的教育,所以經常會被人欺騙。不過,目前已有巴格迪比爾人接受較好的教育,不只收入增加了,甚至有些人還可以在政府部門工作。巴格迪比爾人與我們昨天代禱的比爾人一樣,都是信奉印度教和萬物有靈 教。雖然自1984年以來,巴格迪比爾人可以聽到當地語言的新約錄音帶,但他們對福音並沒有熱烈回應。根據約書亞計畫的介紹,目前只有0.03%的巴格迪比爾人是基督徒。

天父,祈求讓所有巴格迪比爾村民都知道,神是他們的創造者,只要擁抱耶穌即可獲得救贖。祈禱這個族群中的基督徒將福音帶給信奉印度教的鄰居。奉主的名求,阿們。

托利人 Thori People
「沒有土地的人」,人們經常這樣描述低種姓的托利人。不幸這描述是準確的,托利人又稱納亞克人,他們確實是終日在土地上勞動,卻沒有屬於自己土地的一群人。歷史上托利人曾經是軍事指揮官,跟隨過著名的拉吉普特武士與聖人帕布吉(Pabuji),具有強大的影響力,因此 引起了統治者的恐懼,開始惡意誹謗托利人,並逐漸邊緣化這個族群。最終,托利人的成功反而成了他們衰敗的原因。 今天,曾經那麼強大的托利人只能擔任臨時工人,設法掙一點錢養家糊口。雖然托利人只能在農業和工業領域從事低賤工作,但他們依然透過歌曲和故事,將帕布吉的傳奇與托利人的光榮歷史一代一代流傳下去。托利人一直被稱為「流浪族群」,而其他種姓甚至視他們為一群「不可信任的流浪者。」

天父,禱告有人去向托利人介紹三一神,讓這個族群在神永恆與榮耀的國度中,找到神為他們預備最尊貴的位置,讓他們在耶穌基督裡找到自己的 新家和新希望。祈禱福音通過當地語言的故事、電影耶穌傳和影音材料穿透托利人的心。父啊,我們求很多很多托利人能早日接受主。奉主的名 求,阿們。

阿赫里亞人 Aheria People
「爸爸,我不想跟他結婚!」「你必須跟他結婚,因為我們兩家已經談妥了價錢!」「但我只有十六歲,而且我根本不愛他!」「你以為婚姻是寶萊塢電影中的自由戀愛故事?我告訴你,婚姻是由父母安排的,根本不需要討論,你最好別像西方人那樣思考。」阿赫里亞人與大部分印度人一樣,幾百年來一直為子女安排婚姻。不過自從阿赫里亞年輕人擁有了行動電話和臉書(Facebook)帳戶,又有機會受更多教育,這樣的情況正在一點一點改變,他們很快將會反抗這種由父母決定的婚姻。阿赫里亞人曾經是獵人。「阿赫里亞」一詞來自「阿赫拉」,是歷史上拉吉普特王子們組織的一種狩獵遊戲的名稱。1920年代,印度禁止狩獵活動之後,阿 赫里亞人被迫成為農民。大約有十四萬阿赫里亞人,幾乎全部是印度教徒,主要居住在烏塔爾邦和拉賈斯坦邦。這個族群還沒有已知的基督徒。

天父,祈禱在這個迅速變化、資訊發達的時代,能為阿赫里亞人提供更多聽到並回應福音的機會。求父讓對阿赫里亞人有負擔的信徒/宣教士,能善用許多現代資訊平台與媒體傳福音、教導信徒,以致在阿赫里亞人中能出現屬靈覺醒。祈禱所有年齡的阿赫里亞人都信奉耶穌基督。奉主的名求, 阿們。 

比什諾伊人 Bishnoi People
這件事發生在樹木稀少的沙漠地區。 「你們不要砍倒這棵樹!」一個比什諾伊部落的女人大聲地說。 士兵無情地回答:「我們就是要砍!國王需要這些 木頭修建他的新宮殿。」女人拒絕離開,想要死守著大樹,沒想到士兵竟然揮起斧頭將她的腦袋砍掉!許多村民知道了這件慘絕人寰的事,紛紛站出來抗議。那一天,有三百六十六名比什諾伊人為了保護樹木而死。這件事,發生在兩百年前的印度拉賈斯坦邦。比什諾伊人堅信所有生命都是神聖的,因此他們不吃肉,也不砍樹。他們遵守1400年代一位印度教導師詹博利(Jambholi)的教義,其中有二十九條生活準則需嚴守。事實上在拉賈斯坦邦的當地語言中,「比什諾伊」一詞的含義就 是——二十九。今天,比什諾伊人崇拜各種各樣的印度教神靈,包括印度教三主神之一專司毗濕奴的毗濕奴(Vishnu)。在這族群中還沒有一個已知的基督徒。

天父,請求差派一個或多個宣教機構/宣教士去接近比什諾伊人,幫助他們明白只有耶穌基督才能拯救他們的靈魂,而不是詹博利或維什努等假神明。祈禱比什諾伊人能敬拜創造宇宙萬物的真神,而不是崇拜受造之物。 奉主的名求,阿們。

加拉西亞人 Garasia People
「不要!我不想再多一個女兒!」在一間簡陋的小屋內,一名中年男人在剛剛分娩的妻子面前大聲吼叫:「 我已經有五個女兒了!」他一邊說,一邊心煩氣燥地在骯髒的地上來回渡步。這個男人沒有太多土地,他需要一個兒子幫助他經營小農場。妻子一連生了五個女兒,實在太想要一個兒子的他甚至 想要再娶一個妻子,但他又擔心第一個妻子反對,引發家庭衝突。他想想,也許應當去印度教寺院祈禱,請神靈賜給他一個兒子。如果他能找到合適的神靈,祈禱也夠虔誠,下一個也許就會是兒子了。 加拉西亞人居住在印度拉賈斯坦邦。他們曾經是高種姓的拉吉普特貴族,統治著拉賈斯坦邦。幾個世紀以前,外來入侵者奪去這些貴族的權力,逼使一小部分貴族逃往該邦的山區,征服了當地的比爾部落,並且與比爾人通婚,他們的後代就是今天的加拉西亞人。很少加拉西亞人能夠讀書識字。加拉西亞人目前有新約聖經譯本,一些人已經知道耶穌基督是他們的救主。

天父,為加拉西亞人中初信者的屬靈生命能成長祈禱,求父差派人去牧養他們,也讓他們能時時親身經歷三一神,信心能越來越堅定。加拉西亞人 渴望接受到教育,請求父差派基督徒教師前往這個族群幫助他們。祈禱舊約聖經能翻譯成加拉西亞人的語言,當地語言的福音材料也能在加拉西亞人當中廣泛分發。奉主的名求,阿們。

米納人 Meena People
宣教士將他的吉普車停在印度拉賈斯坦邦的一個村莊,他與友善的村長喝茶後,終於提出他想問的問題:「請問我怎樣才能去到米納人的村莊?」村長露出警惕的神情勸他說:「不要去米納人的村莊!他們都是罪犯,會殺死你的。」 宣教士沒有聽從村長的警告,還是驅車前往米納人聚居的村莊。到達目的地時,宣教士嘗試用米納人的母語友善地與村民交談,沒想到傳說中凶悍的村民們竟然邀請宣教士留下來,為他們講更多的聖經故事。宣教士一顆緊張的心終於鬆懈下來,原來那關於米納人的傳聞是不對的。十一世紀,拉賈斯坦邦的拉吉普特國王征服了米納人。從此米納人經常舉行抗議示威活動,反抗拉吉普特貴族的統治。米納人有以血還血、以牙還牙的悠久復仇傳統,他們認為所有罪行都應當要受到懲罰。1800年代,英國人控制印度之後,將米納人劃歸為「罪犯部落」,但米納人 不應當得到這個污名,其實他們非常願意與那些尊重他們的權利與尊嚴、善待他 們的人合作。目前大部分米納人是印度教徒,只有很少的基督徒。

天父,祈禱儘快有宣教機構/宣教士去接近米納人,幫助這個族群認識主耶穌犧牲的愛,以消除他們長久的血腥復仇傳統。讓他們能得到天父的寬恕,也有新生命學習寬恕別人。讓米納人能接受主,並且為主作美好見證,以影響其它族群的人也願意接受能夠改變人生命的主。奉主的名求,阿們。

拉賈斯坦邦的耆那教徒 Jains in Rajasthan
「為什麼那些人帶著口罩進入寺院?他們是病人嗎?」蘇普(Supu)是一個剛剛入行的印度導遊,但他已逐漸適應了那些來參觀迪爾瓦拉寺院的外國遊客率直的問題。 蘇普耐心地回答說:「他們不是病人,他們是耆那教徒。耆那教徒尊重一切生命,他們有時會帶口罩以防止小飛蟲飛進他們的嘴裡,他們不希望將小飛蟲吃下去。」遊客聽後哈哈大笑。一個四處拍照的女遊客慌慌張張從寺院跑出來,大聲地喊:「裡面有一個裸體男人!」蘇普連忙向驚訝的遊客們解釋:「那個裸體男人是耆那教僧侶,他們發誓要放棄一切物質財產。對他們來說,裸體也是一種物質財產的方式。」蘇普繼續說:「其實大部分耆那教徒是非常富有的,我公司的老闆就是一個耆那教徒。」遊客開玩笑地問:「你的老闆工作時也裸體嗎?」雖然大部分耆那教徒住在鄰近的古吉拉突邦,但也有許多是住在拉賈斯坦邦,而在拉賈斯坦邦至少有三座較大的耆那教寺院。耆那教徒的識字率非常高,而且他們很願意資助開辦醫院和學校。耆那教起源於印度教的一次改良運動,出現時間與佛教大致相同。

天父,我們要為虔誠信奉耆那教的教徒祈禱,求父讓他們能早日找到唯一的真神,滿足他們屬靈的饑渴。我們不曉得要如何進入耆那教徒的生活圈子中,但父神一定知道如何可以靠近他們,求父為那些要向耆那教徒傳福音的人敞開福音的門,父打開了的門就沒有人可以關上,我們期待有許多耆那教徒早日接受主,得到真正的喜樂和滿足。奉主的名求,阿們。

穆斯林西拉瓦特人 Muslim Silawat People
「噹!噹!噹!」貝利姆(Behlim)站在齋普爾一幢公寓大樓外,一邊用勺子敲打不銹鋼飯碗,一邊用瑪律瓦里語(Marwari)高喊:「印度在世界盃板球錦標賽上擊敗了巴基斯坦!如果我們再擊敗馬來西亞,就將會入決賽了!」貝利姆是一個西拉瓦特人,這個族群只有一千六百人,主要居住在印度的拉賈斯坦邦和鄰國巴基斯坦。雖然西拉瓦特人並不是以這種喧鬧方式表達快樂的唯一印度族群,但他 這舉止對當地人來說卻是很不尋常的,因為拉賈斯坦邦大部分人是印度教徒,而西拉瓦特人是穆斯林。許多世紀以來,穆斯林軍隊多次入侵拉賈斯坦邦,導致印度教徒到今天依然對穆斯林充滿敵意。 「不要再敲啦!你的噪音能夠把死人都嚇醒!」大樓內傳來一位印度教徒鄰居的叫罵聲。 另一位鄰居不友善地嘲弄他說:「你這個穆斯林壞蛋竟然沒有支持巴基斯坦,你是怎麼回事啊!有病嗎?!」 貝利姆只好悄悄走回自己的家,心中默默地想:「或許我真該移民到巴基斯坦吧!我在這裡無論說什麼、做什麼,這些鄰居都恨我。」西拉瓦特人講拉賈斯坦的方言——瑪律瓦里語(Marwari)。此外,許多人能夠講巴基斯坦的交際語言烏爾都語。 穆斯林在印度講烏爾都語很常見,雖然西拉瓦特人能夠找到這些語言的福音資源,但到目前為止,幾乎還沒有基督徒試圖去接近他們。西拉瓦特人相信身為遜尼派穆斯林,只有服從穆罕默德的教義,才能給他們帶來寬恕。

天父,今天我們要為住在拉賈斯坦邦的西拉瓦特人禱告,他們在居住的地 方因為信仰穆斯林緣故,遭到印度教鄰居排擠、敵視。求父差派基督徒以無條件去愛和接納這一千六百個西拉瓦特人,使他們深深被愛的源頭主耶穌觸動,意識到他們也需要這位救主。父啊,讓信了主的西拉瓦特人能將福音傳給穆斯林的親友們。奉主的名求,阿們。

穆斯林辛吉瓦拉人 Muslim Singiwala People
「小心一點!你要弄死我嗎?!」一位辛吉瓦拉人正用一個圓錐形的黃銅管扎在印度教徒後背的痣上,從中抽取深紅色的血,這讓印度教徒感到非常疼痛,下意識地躲開不讓他再踫自己的身體。辛吉瓦拉人不好意思地說:「抱歉,我不知道會 把你弄得這麼痛。」印度教徒穿上衣服,很不滿地離開房間,去找專業醫生了。下一個病人是汗腺堵塞,需要動手術來疏通。辛吉瓦拉人開始為他治療,整個房間充滿臭汗的氣味,兩人不得不戴上口罩。辛吉瓦拉人是身份卑微的外科郎中,從事令人嫌棄的低下工作,一般這些工作都是由低種姓的印度教徒來做。「辛吉瓦拉」一詞的意思是「拿著黃銅管的人」,也就是前面提到的抽血器具。辛吉瓦拉人不僅社會地位卑微,更不幸的是許多人是穆斯林,而且還住在非常歧視穆斯林的拉賈斯坦邦。1947年,印巴兩國分裂之後,一些辛吉瓦拉人遷移到巴基斯坦城市卡拉奇,以避免與多數人口的印度教徒發生衝突,但那些留下來的穆斯林日子就很難過了。

天父,無論是穆斯林還是印度教徒,他們都還不知道耶穌基督以及他的救恩,懇求父記念他們靈魂的需要。求父特別幫助在拉賈斯坦邦的穆斯林辛吉瓦拉人,憐憫他們在拉賈斯坦邦過著艱難的日子,求父讓他們有機會接觸到基督徒,聽到福音,並得著救恩,使他們今生和永恆的生命都飽嘗三一神的恩典。奉主名求,阿們。

戈達拉賈特人 Godara Jat People
「我有謀略和真知識;我乃聰明,我有能力。帝王藉我坐國位;君王藉我定公平。王子和首領,世上一切的審判官,都是藉我掌權。」(箴8:14-16)戈達拉賈特人與以上這節經文所描寫的相似,他們相信自己的細胞深深嵌入了領導者與統治者的基因,不僅在家中是擁有決定權的家長,許多人還在政府部門工作。此外,他們在學術領域和技術領域也擔任高級職位。戈達拉賈特人是賈特人的其中一個分支,他們擁有漫長的統治歷史和豐富的軍事專長。主前326年,亞歷山大大帝入侵旁遮普時,戈達拉人曾經與他作戰。戈達拉人的祖先是一位王子,名叫戈哈•杜塔(Goha Dutta),曾經是歷史悠久的梅瓦爾王朝(600—1947年)的統治者之一。小時候一位婆羅門收養了戈哈•杜塔,讓他長大之後與莫哈爾拉吉普特人作戰。戈哈•杜塔的後裔由於在戈達瓦裡 河沿岸定居,所以被稱作戈達拉賈特人。最近十幾年,大量戈達拉賈特人進入醫療和體育行業。目前有許多戈達拉賈 特人居住在拉賈斯坦邦、哈利亞納邦、烏塔爾邦和德里。此外,還有許多人住在 古吉拉突邦和巴基斯坦。戈達拉賈特人是虔誠的印度教徒,在他們中間沒有已知的基督徒。

天父,祈禱擁有良好歷史背景,現在生活一般也過得不錯的戈達拉賈特人,在靈裡能夠渴望認識創造一切的唯一真神。求父讓戈達拉賈特人能透過各種 管道接觸到福音,當他們聽到福音時,能夠明白耶穌基督並不是無數神靈中的又一位神靈,而是值得他們敬拜的唯一真神。奉主的名求,阿們。

坎博吉賈特人 Kamboj Jat People
旁遮普大學(Punjab University)的前任副校長蘭達瓦(M. S. Randhawa)曾經說:「坎博吉人頑強、堅韌,沒有人能夠打敗他們。」坎博吉人擔任軍隊和政府領導人已有很長的歷史,其中在印度洛迪王朝時期 (1451-1526年),坎博吉人的影響力最大。 每次我們提到印度和印度人總會先想到印度教,及許多世紀以來印度教對印度人的影響。但坎博吉人是一個例外,因為大部分坎博吉人是穆斯林,還有許多人是佛教徒、錫克教徒和耆那教徒。但在這個族群中卻沒有一個已知的基督徒。今天的坎博吉人很可能是鐵器時代某個波斯部落的後裔,在一些古老的梵文書籍中曾經提過他們的祖先。坎博吉人的波斯祖先向東遷移定居印度北部,最早的那群坎博吉人被當地其他族群同化了,在原有的名字後面附加了其他名字。今天,坎博吉人是賈特人的一個分支,約有一百五十萬人,在印度社會中享 有較高的地位。室外曲棍球的奧運會金牌楚拉姆•拉蘇爾(Ghulam Rasul)和銅牌阿沙德•坎博(Arshad Kamboh)都是坎博吉人。

天父,我們要為約有一百五十萬的博吉賈特人禱告,他們當中還沒一個已知的基督徒,求三一神的恩典快快臨到這個族群。懇求父差派人向博吉賈特人傳福音,聖靈預備他們的心願向基督開放,接受基督作為他們的救主。奉主的名求,阿們。

奧德拉吉普特人 Odh Rajputs
我站在主人那開闊的房頂上,低頭注視著下面許多破舊的帳篷和住在裡面的家人。這些帳篷分散地搭建在一片空地,簡陋的居住環境住著十幾戶人家。 主人帶我去訪問了這個帳篷社區,住在其中的是奧德人,他們自稱是古代拉吉普特國王薩加爾(Sagar)的後裔,一直以來都選擇過著這樣半遊牧的生活方式。奧德人擅長造磚、挖溝和鑿井、修建堅固的圍牆等。我訪問的這些奧德人目前的工作就是修建一座大樓。眼看大樓一天比一天高起來,一旦建成之後,他們將前往其他地方,繼續過著搭帳篷的生活,再次為別人修建固定的建築物,而自己則不停地遷移。奧德人認為不需要改變這種生活方式,但印度社會等級制度森嚴,現代化進程如火如荼,出身低微,沒有房屋的遊牧部落,他們其實只能苟且偷生,殘喘延息。奧德人是印度教徒,崇拜印度教神靈濕婆(Shiva),不過在他們內心深處更崇拜祖先。為了向祖先表達敬意,他們每週四晚上會點燃自製的蠟燭。聽聽奧德拉吉普特歌曲http://www.youtube.com/watch?v=JYAI0Wp05O8

天父,懇求動員拉賈斯坦邦的教會去接近這奧德人半遊牧族群。祈禱奧德人儘快認識唯一活著的真神,尋找到永恆的家。懇求聖靈軟化奧德人的心,願意接受救恩。奉主的名求,阿們。

西爾維拉吉普特人 Sirvi Rajput
每天晚上,店主都會在我住的旅館對面街搭起一些吊床,會有一些人固定在吊床上睡覺過夜。第二天早上,幾輛卡車來到吊床把這些人載走。一天早上,我問旅館的保安人員:「這些人是幹什麼的?」他回答說:「他們跟我一樣是西爾維人。大部分西爾維人從事農業,只少數人好像我從事其他行業。每天晚上,這些西爾維人只要支付一盧比,就可以睡在街邊的吊床上。第二天早上農場 主人會派卡車接他們去幹活。西爾維人是很優秀的農場工人,農場主人都喜歡雇傭他們。我每天晚上會在在吊床周圍巡邏保護他們。」西爾維人的妻子會在腳趾上戴著腳環,脖子上戴著美麗的垂飾,作為已婚的象徵物;拉賈斯坦邦的西爾維男人更加醒目,因為他們腰間纏繞一條棉繩,上面有十一個繩結,象徵當地神靈查加丹巴(Jagadhamba)。西爾維人非常崇拜查加 丹巴以及其他神靈。每當滿月的夜晚來臨時,西爾維人都要敬拜查加丹巴。西爾維人自稱是拉吉普特人的後裔,你可能以為他們地位高貴,擁有豐厚財產,但事實上他們的生活非常不穩定和不安全。

天父,祈禱拉賈斯坦邦教會投入到西爾維人的生活中,與他們分享主的愛。求神呼召教育家、醫療保健專業人士和商人去接近和幫助西爾維人,並向他們傳講主豐富的恩典。奉主的名求,阿們。

達羅加人 Daroga People
怎麼會這樣呢?達羅加人有大約一百萬人,但竟然沒有一位已知的基督徒! 這個族群全部人都是印度教徒。印度有無數印地語(Hindi)和拉賈斯坦語(Rajasthani)的基督教資源,可以幫助達羅加人認識主,但事實上卻沒有一個人信主。達羅加人住在拉賈斯坦邦,當地只有不到一千名基督徒,達羅加人看不到信仰的見證。如果沒有人向達羅加人宣教,他們怎麼會聽到福音呢?

天父,懇求快快差派經過良好訓練的跨文化宣教士前往達羅加人中間,向這個族群展示基督化的生活。達羅加人中只有極少的基督徒,但全世界有無數基督徒,求父感動各地基督徒以熱誠、持續的禱告,融化達羅加人的堅硬土壤。請求聖靈感動達羅加人的心,讓他們渴望神的公義。祈禱有一 部分達羅加人首先認識耶穌基督,接受他救恩,並與社區中的鄰居們分享信仰。祈禱在達羅加新信徒中出現教會和領袖。祈禱達羅加人拋棄印度教的無數男神與女神,只敬拜唯一活著的真神。奉主的名求,阿們。

這一天,讓我們按著聖靈感動,為講拉賈斯坦語的各個族群禱告。
這一天,讓我們按著聖靈感動, 在下面的空格,寫下你為印度拉賈斯坦邦(Rajasthan) 講拉賈斯坦語的各個族群禱告。
親愛的天父, 奉主的名求,阿們。

承蒙 宣教日引-萬民福音使團 惠允刊載,特此致謝。
(來源:http://www.missionpathway.org/ 2014年12月拉賈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