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2014-09-10發佈

CFI 2014年九月「守望者的禱告」
猶太曆5774年

禱告沒有時間限制

惟求耶和華我的神垂顧僕人的禱告祈求,俯聽僕人今日在祢面前的祈禱呼籲。」﹝列王紀上八章28節﹞ 

依據傳統,以色列的先祖建立了一日三次的祈禱模式﹝猶太教教條26b﹞。亞伯拉罕建立晨禱shacharit,以撒設立午禱minchah,雅各則是晚禱ma’ariv。然而,他們並沒有硬性規定祈禱文的內容,反倒是確立了祈禱的時間。祈禱的次數及順序都不是由經文衍生出來的﹝米緒內Mishneh更指出祈禱文也不是。﹞在猶太教律中也沒有沒特別規定每日的祈禱時間。婦女們因此被要求要祈禱,因為這是一個正面的訓誡,而且不受時間拘束。這個訓誡要求每個人要天天禱告,頌讚至聖者、歸榮耀給祂,之後再提出個人需求,用這樣的態度向 神懇求禱告。 

每個人應該依據個人能力來讚美及感謝神所給我們的美好事物。中古世紀時一位具權威性的猶太教律學者「藍邦」(Rambam)更做了一個歷史性的敘述:「這是從摩西到以斯拉這段時期內的祈禱方式。然而,當以色列的民於邪惡的尼布甲尼撒在位期間被擄的時候,他們流散到波斯、希臘以及其他的國家之中。在那裡,他們的語言融合了其他語系,當他們要傳達需要的時候,已經無法用單一個語言來表達,如同尼希米記十三章24節中所說:「他們的兒女說話,一半是亞實突的話,不會說猶大的話。」到了以斯拉和他的貝特丁﹝Beit Din,猶太教裁決處﹞看到這個狀況,就訂立了shemoneh esreha﹝所有猶太人都知道的祈禱文﹞﹝拉比克拉斯Rabbi Klass﹞。」別忘記,就算我們在早午晚都祈禱,在一天之中的任何時刻,仍可以不受時間限制地向主禱告。當你看到我們和以色列軍人們的照片時,你會注意到一位軍人在當時正停下所有工作,對 神表達感謝及讚美。這正是所有基督徒需要隨時牢記的:「在任何時間地點,當聖靈感動我們時,停下手邊事物來讚美神。」 

這房間名為平安

「朝聖者們被引領進入一個面朝東方的樓上大房間,名為平安。﹝引自天路歷程﹞願每個為耶路撒冷求平安的人及猶太人民享有完全的平安,因為耶和華神掌權。當下每日所發生在各處殘暴的新聞,其嚴重性足以讓人很容易就感到無助;然而,我們站立在耶和華神堅若磐石的話語上。甚願每位為以色列禱告的兄弟姊妹們也為和平,以及平安之王耶穌再來而祈禱。我們的禱告就是為祂的國降臨祈求。」 

很多人可能都知道以色列國防軍聯絡了CFI 的「大衛的盾牌」(Project David’s Shield)外展事工的領導者,請我們在衝突剛開始時給前線的官兵們遞送物資。那時正於火箭飛竄及鐵穹系統攔截之時,當我們與戰場上的官兵們在一起時,卻感受到完全的平靜詳和。
 
海洋中有部分地區被稱做「海中氣墊,」它們位於狂風暴雨作用的海平面之下,並且因為其深度,而從未被波動過。當這些深海海床的動植物遺體被挖掘出來時,可以看到那幾百年、甚至幾千年間從未被打擾過的證據。耶和華神的安詳就如海中氣墊一般的恆久平靜,存在於每個人的內心最深處,沒有任何外在的困難或紛擾可及,每一個進入神同在裡的人都可以同享這份無紛擾的平靜。﹝皮爾森Pierson,荒漠之泉﹞在迦薩衝突的期間內,敵人的威脅及暴動從沒有打擾我們內心深海裡的安息日,因為知道我們在正確的時間及地點內與主同在,願一切榮耀都歸給 神!

讓我們一同到寶座前代求

• 為以色列領導者們禱告,希望他們在考量未來的議題及國家安全時能作出正確的決策,求主親自成為他們的幫助引導他們。「我要向山舉目,我的幫助從何而來?我的幫助,從造天地的耶和華而來。」﹝詩篇一百二十一篇1-2節﹞

 • 為受傷住院的以色列官兵們代禱,求主使他們能快快回到家人身邊。他們得以存活乃是因為主的庇護。「以色列人要說,若不是耶和華幫助我們,當人起來攻擊我們,向我們發怒的時候,就把我們活活地吞了。」﹝詩篇一百二十四篇1-3節﹞

 • 求告主能讓猶太人民堅定地團結一心。近期的戰爭衝突讓大部分的人民都凝聚在一起了,團結才有力量。「倚靠耶和華的人,好像錫安山,永不動搖。」﹝詩篇一百二十五篇1節﹞
 
• 感謝主親自保護耶路撒冷,因為祂選擇了耶路撒冷永遠安置祂的名。「眾山怎樣圍繞耶路撒冷,耶和華也照樣圍繞祂的百姓,從今時直到永遠。」﹝詩篇一百二十五篇2節﹞

• 讚美耶和華神,第51 旅戈蘭菁英部隊的官兵們所存的感謝心,讓他們平安歸來,他們就上到耶路撒冷及西牆向主獻上讚美與感恩。「你們要讚美耶和華!我要一心稱謝耶和華。」﹝詩篇一百一十一篇1節﹞

• 為以色列能有更多人得救禱告。「於是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如經上所記:必有一位救主從錫安出來,要消除雅各家的一切罪惡。」﹝羅馬書十一章26節﹞ 

感謝大家持續地為CFI 總部在耶路撒冷城的遷移禱告。禱告我們能得著最合宜的校園場地,求主讓好機會的門向我們敞開。也歡迎投資主與我們聯繫:[email protected]

直到祂再來,

本文作者「莎倫‧桑德斯」(Sharon Sanders)是CFI的共同創辦人並負責教導。本文為王哲浩翻譯、CFI 台灣分部的Annie潤稿,特此致謝!